長期以來,研究人員一直在尋找長壽背后的遺傳因素。圖片來源:BSIP/UIG/Getty
(資料圖片)
長期以來,人們有充分的理由懷疑,一個人的DNA決定了他們的衰老方式和壽命。但是,美國田納西大學健康科學中心遺傳學家Robert Williams認為,是否有真正的基因控制壽命和長壽,一直是不確定的。
為此,Williams團隊觀察了3200多只基因不同的小鼠,發現了基因組中影響壽命的幾個部分。其中,有些遺傳效應在雄性和雌性小鼠之間有所不同,有些遺傳效應只影響到了一定年齡段的小鼠的壽命。相關研究結果發表于《科學》。
長壽是一種復雜的性狀。英國伯明翰大學遺傳學家Jo?o Pedro Magalh?es表示,這項研究很好地揭示了長壽牢固的基因聯系。同時,這項工作也提出了許多問題,是進一步了解長壽遺傳和最終機制的墊腳石。
該研究發現,小鼠12號染色體的一部分影響了所有小鼠的壽命。但雌鼠的預期壽命也受到3號染色體一個區域的影響。
在雄鼠中,情況更為復雜。許多雄鼠很早就死了,這可能是由于雄鼠社會交往的壓力。當研究人員從分析中排除了這些年輕小鼠的死亡病例后,他們才發現,在壽命較長的雄性小鼠中,有5個染色體區域影響了預期壽命。
研究人員發現的染色體區域很大。“我們獲得的基因座相當復雜,每個基因座含有100多個基因。”Williams說,所以還不清楚到底是哪些基因導致了長壽效應。
該研究共同負責人、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遺傳學家Maroun Bou Sleiman說,目前還不確定這些基因變異影響了什么過程。仍然存在的問題是,這些衰老基因是否是決定壽命的因素。基因可以通過預防特定疾病(如癌癥)來延長壽命,因此,他認為,找到真正的衰老基因,可能會讓研究人員開發出讓人們保持更長久健康的干預措施。
研究人員還研究了長壽基因可能發揮作用的機制,發現壽命和生長速度之間存在令人信服的聯系。眾所周知,在一窩剛出生的幼鼠中,較早出生的死得更早,因為它們在子宮中生長得更快。研究小組發現,影響小鼠預期壽命的一個染色體區域可能與生長速度有關。
然后,研究小組通過分析英國生物銀行樣本庫的數據發現,在兒童期生長較快的人壽命也較短,這可能是因為他們在成年期的體重指數更高。總之,這些發現支持了早期生長速度影響壽命的觀點。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126/science.abo3191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