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12月2日,學習科學、教學變革與創新人才培養沙龍暨學習科學友善用腦聯盟學校項目推進研討會以在線形式舉行,標志著第十一屆全國學習科學友善用腦高峰論壇正式啟動。本屆高峰論壇總的主題為“學習科學與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旨在推動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與新課程、新課標要求。本屆論壇以系列活動形式舉辦,自11月10日起已舉辦了三場活動,本次活動為第四場。
會上,10位學習科學友善用腦實踐學校的校長作了主題發言,2位地區教育行政部門領導談了相關思考,2位專家作了引領講話。 會議認為,學習科學友善用腦研究多年前就將腦科學、神經科學成果運用在課堂,關注學生的有效學習,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很有前瞻性,體現出了幾個鮮明特點。
一是關注教師素養提升。作了完善的頂層設計,做中學、做中成長的體驗式培訓也非常到位,對如何提升教師專業素養、專業品質有很好的規劃。
二是關注搭建平臺。基于個人成長,平臺就是提供給教師的歷練過程,“骨干是折騰出來的”說的就是這種歷練,通過平臺把理論和實踐做了有效的對接,讓教師獲得了很多工具。
三是關注觀念轉變。教師轉變課程觀、教學觀、學生觀、評價觀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期的過程,首先需要教師改變自己,這其中目標驅動意識很重要,我們要明確教什么、怎么教、怎么學,怎么評等問題。學習科學友善用腦研究做到了很好的引領示范,“一三八”的教學范式對當前新課標、新課堂,舊教材的“兩新一舊”教學也是一個非常好的抓手。
四是關注創新人才培養。創新人才培養不是一句口號,核心素養出來后,很多專家認為中國學生缺乏在復雜環境中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缺乏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多學科融合課堂、項目式學習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有意義嘗試。培養創新人才,創新人格的培養,自信心、好奇心、求知欲、興趣的培養也都非常重要。這個過程中要轉變教育教學方式,采用啟發式、探究式、開放式的教學,讓學生能夠真的近身于課堂的學習內容中,近身于主題項目學習過程中進行探索,而教師則要站在學生背后,讓學生能夠親身經歷這種學習和探索的過程。
學習科學友善用腦高峰論壇是由全國教育科學友善用腦課題組、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教學研究中心、北京市學習科學學會及多家媒體單位聯合發起的教育教學改革品牌活動,自2012年至今已成功舉辦了十屆。舉辦論壇目的是為全國學習科學友善用腦同仁搭建交流發展的支持平臺,努力推出一批優秀教師,形成一批優秀課例,扶持和成就一批優質學校,推進課堂變革和教育科研發展。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