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半個世紀以來北半球夏季長度增加約20天
科普時報訊(付恬記者葉青)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王春在研究員團隊,發現以溫室氣體為主導的人類活動是近半個世紀以來北半球夏季長度增加的主要原因。該研究成果近日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氣候動力學》上發表。
氣候變化主要由氣候系統內部變率,自然外強迫(火山、太陽活動等)和人為外強迫(溫室氣體、人為氣溶膠等)共同引起。近年來,氣候變化研究主要使用檢測和歸因方法,識別長期氣候平均狀況或極端氣候事件中人類活動影響的信號。這一主題已經成為當前氣候變化研究領域的熱點之一。最新研究發現,伴隨全球持續變暖,夏季的溫度和持續時間顯著增加,然而目前尚缺乏利用最優指紋法等檢測歸因方法對夏季長度的變化進行研究。
本研究基于伯克利地球觀測資料,發現過去半個世紀以來北半球夏季長度每年增加0.39天。基于國際耦合模式比較計劃第六階段模式,使用最優指紋法研究發現,夏季長度變化主要歸因于人為外強迫的作用,而自然外強迫對夏季長度的貢獻幾乎可以忽略。進一步研究發現,溫室氣體是人為外強迫中影響夏季長度變化的最主要原因,導致近半個世紀以來北半球夏季長度增加了約20天。
這項研究結果為人類活動可能引發氣候劇烈變化添加了一項新的有力證據,意味著如果未來人類不采取有力減排措施,將面對更長的炎熱夏季等一系列氣候環境變化的巨大挑戰。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