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自然
(相關資料圖)
近日,一篇科技文章很火爆,許多人競相轉載《自然》刊發的內容,英國劍橋大學干細胞研究所等團隊的研究人員發現,熊去氧膽酸(UDCA)能夠關閉新型冠狀病毒進入人體細胞的“通道”ACE2,一些媒體也跟進新聞熱點,稱其為快速滅毒的特效藥,或將成為“新冠終結者”。
世界知名大學科研機構專家研究,國際頂級學術期刊刊發,國內眾多專業媒體競相轉發,在這幾個光環的照耀下,“終結新冠”字樣足以令人頭腦發熱、興奮不已。
且慢,讓子彈飛一會兒,冷靜下來,讓我們捋捋思路。
ACE2是什么?ACE2是人體細胞膜表面上的受體血管緊張素轉換酶2(angiotensinconvert-enzyme2),廣泛存在于人體不同系統、各類器官的細胞膜上,如心血管、腎臟、腸道、肺臟等。ACE2與炎癥、細胞增殖、肥大和纖維化有關,在調節液體和電解質平衡、心血管和腎臟功能,增殖腸道干細胞以維護黏膜平衡,以及生育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新型冠狀病毒入侵人體,主要是通過組成病毒包膜表面上的刺突蛋白和ACE2相結合,一旦雙方連上,病毒成功侵襲人體細胞,人便感染上了病毒。
打個比方,刺突蛋白像一把鑰匙,細胞膜表面上的ACE2受體則像一把鎖,鑰匙開了鎖,病毒入侵的“通道”就打開了。那么,如果“堵死”這把鎖,即使有鑰匙,新型冠狀病毒也無法進入人體的“通道”。
該研究有別于其他防治新型冠狀病毒的方法,正是用某種物質去關閉人體固有且廣泛存在的ACE2受體的表達功能,藥物針對的是人體自身的細胞而并非某種病毒,來達到預防和治療新型冠狀病毒的目的。
從科技哲學角度看,生物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保留或失去某些結構或功能,必有其意義。關閉人體固有且廣泛存在的ACE2受體的表達功能,有可能導致人體生理和病理生理一系列變化,引發嚴重的后果。任何科學研究不能違背科學倫理,因此這項課題設計方案值得商榷。
生命倫理學是科學與人文相互交叉、相互滲透的領域:一方面,它保護和促進科學的健康發展,而不能成為科學發展的障礙;另一方面,它要維護人的權利和尊嚴,使科學更好地為人類造福,而不是危害人類,其任務就是在科學與人文之間尋求平衡點。填補國際空白的研究不等于有意義。因為有的空白不是沒有人去做,是不值得或不能去做。比如,因違背生命倫理學,克隆技術被明令禁止用于人類。
透過這篇科技熱文的傳播,讓人們深刻反思科學精神、科學思想、科學方法缺失帶來的跟隨和盲從。對于非專業背景的廣大公眾來說,如何去偽存真,掌握對自己人生真正有幫助的內容,需要牢記6個字:客觀,即不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來認識問題;理性,即堅持理性思維、辯證認知,邏輯判斷正確;中立,即觀點不偏激、不非黑即白。唯有堅持這樣的科學態度,才能真正讀懂科學背后的意義。
(作者系北京協和醫學院比較醫學中心副研究員)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