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科普丨八桂中醫大講堂(43):嶺南地區話濕熱

發布時間:2022-02-26 22:08:38 來源:新浪網 責任編輯:caobo

大家好,我是廣西名中醫艾軍,是廣西中醫藥大學溫病學老師。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碰到有人說我很濕熱,我有時候身熱汗多,或者口干口苦,或大便溏爛,或食欲不好,甚至腹瀉,會有的經常長粉刺、皮膚瘙癢或者是濕疹,這些從中醫的角度看來就是一個濕熱在體內的作祟。

所以,我們今天談談

什么是濕熱?

在什么情況下容易患濕熱

以及如何預防濕熱?

什么是“濕”和“熱”?

像今天這個天氣有點霧蒙蒙的,叫做“濕乃氤氳之氣”。它比較重濁、粘滯、又具有彌散的性質。“熱”呢,那就是溫度過高,是相對“冷”而言的。這兩種特殊的氣候條件,濕邪和熱邪可以互相結合為一體。

濕邪常常叫做“陰邪”,而熱邪常常叫做“陽邪”。濕邪既然是陰邪,所以很容易阻礙了陽氣甚至傷害到陽氣。熱邪是溫度偏高,所以容易損害人體的陰液。實際上濕熱是這一陰和一陽兩個互相結合為一體,叫做“異性相吸,膠著難開”。所以在致病的時候它可以濕邪多一些,或熱邪多一些,或者濕熱并重。那我們表現出來的癥狀、體征就會各不一樣,以及由于它這樣的一個矛盾的邪氣致病,所以常常纏綿難愈,所以若被濕熱侵犯,有的想喝喝涼茶就能解決,可能不是那么簡單的問題。

什么情況下容易導致濕熱侵犯人體?

一個跟環境有一定的關系,二個跟我們的飲食有密切的關系。再有,連我們的情緒都可以影響到脾胃的功能虛弱以后被濕熱侵犯。

像我們嶺南地區,它水網縱橫,它的氣候的特點是高溫雨多,所以常常外面就存在著濕熱的一個病因邪氣。

濕熱什么時候可以侵犯人體?

像清代薛生白的《濕熱病篇》著作里面提到:“太陰內傷,濕飲停聚,客邪再至,內外相引,故病濕熱。”所以他指明了我們的脾胃的虛損、虛害,然后外邪就更容易跟你體內所產生的濕邪相合為患。

因為人體的脾是惡濕的,濕邪是最容易侵犯人體的脾胃的,所以我們在脾胃受傷的時候就更容易被濕熱侵犯。如果我們過量的去吃太甜膩的東西,或者肥甘厚味或者暴飲暴食,很容易使得脾胃滋膩,而內濕就產生,內濕也很容易逗引外來的濕邪,這樣就導致濕熱加重了。

最后一個就是我們的情緒問題,在中醫學里面,肝主疏泄,如果你的情志不暢,就容易導致肝氣郁結。從五行相生相克的關系來說,如果你肝氣郁結,它就很容易橫逆侵犯到脾土,使得脾土虛弱。

如何預防濕熱?

在我們這個地域環境里面,由于濕邪容易傷了陽氣、熱邪容易傷了陰,所以也常常可以見到平時有不少的人有一些氣陰兩虛的表現。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可以通過適當地補益氣陰來增強抵抗濕熱侵犯,那這樣的話常常可以吃一些茯苓、薏米、枸杞、沙參、黃精這些。它有補益氣陰、調理我們的中焦脾胃的功用。

還有特別像小孩,小孩他叫做稚陰稚陽之體,他的脾肺是常虛的,所以你如果有一點發燒感冒,動不動就用很多的寒涼藥;或者小孩也老是喝很多冷飲,實際上從小就損害到他的脾胃了。他的脾陽不足,他的內濕產生了,也容易逗引外來的濕邪,這個是我們應該要注意的。? ??

那再有就是我們應該心情愉快,不要產生肝氣郁結,也不要使得風木去逆犯到了脾土,那脾土強就有抵御外來濕邪的功能了。

老百姓常常說我經常喝涼茶我怎么還這么濕熱?其實是因為涼茶里面它有的可能注重了化濕,或者注重了清熱,或者有的涼茶就主要都是清涼,而不一定兼顧有化濕的這個作用。實際上像剛才我們講了濕熱兩個邪氣,它一個陰邪,一個陽邪,兩個在一起結合以后到底哪個多一點,或者哪個少一點,或者兩個都并重,這個是從醫學的角度(來看)的時候要仔細分辨的,而不是那個涼茶有的它對大家都是有一個普遍性,可能針對性就沒有那么強,而你喝起來可能這個就合適,那個就不一定合適。再加上前面講的這些濕熱邪氣,它們兩個既然是纏綿難愈的,所以也不是我們靠幾杯涼茶就能夠一下解決的。

在必要的時候,我們還是應該去找中醫的醫生,給你去望聞問切,去真正的從中醫學的角度,去把濕熱給它識別,給它判斷,給它很好的治療。

標簽: 肝氣郁結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