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健康科普」孩子慢性咳嗽,鑒別診斷最重要

發布時間:2022-03-08 20:22:57 來源:新浪網 責任編輯:caobo

咳嗽是兒童常見的呼吸系統癥狀之一。對于兒童慢性咳嗽(病程大于4周)的治療,鑒別診斷尤其重要。受多種因素影響,不同國家、地區,不同年齡、性別,兒童慢性咳嗽的病因構成比存在很大差異。臨床醫生要仔細詢問病史,注意咳嗽的特點及性質,明確是干咳還是濕咳(有痰),判斷咳嗽與時間、天氣、運動有無相關性,并認真查體,盡可能明確病因,根據病因進行準確治療。

咳嗽變異性哮喘

患兒一般咳嗽長于4周,單純咳嗽不伴喘息,早晨、晚上、夜里咳嗽居多,尤其在吵鬧時、運動時、吸入冷空氣后咳嗽加重。患兒大多為過敏體質,對食物或環境過敏原過敏,或者患有濕疹、過敏性鼻炎等。

診斷標準:咳嗽變異性哮喘是一種以干咳為唯一癥狀的支氣管哮喘特殊類型。根據患兒臨床癥狀及輔助肺功能﹢支氣管舒張試驗、過敏原檢測等,同時排除其他原因的慢性咳嗽,一般即可診斷。

治療:普通的對癥止咳及抗生素治療無效。該病應按照哮喘進行治療,吸入糖皮質激素及口服支氣管舒張劑效果良好。一般療程3~6個月,甚至更久。治療療程因人而異,要根據當時的季節及孩子的身體狀態決定。

上氣道咳嗽綜合征

上氣道咳嗽綜合征是最常見的濕性慢性咳嗽,咳嗽以夜間、晨起時居多,早晨起床后的有痰咳嗽最為明顯,多與鼻炎、慢性化膿性鼻竇炎有關。患兒一般表現為咳黃膿痰,有膿鼻涕,并有縮鼻、鼻癢癥狀。有些患兒并不流涕,鼻涕倒流經后鼻道流入咽后壁,咽后壁受到刺激后引起反射性咳嗽,因此患兒需要經常清嗓。

診斷標準:患兒有鼻炎、鼻竇炎、咽炎等基礎疾病史,以咳嗽為主要臨床表現,部分伴有鼻后滴流感。針對鼻病、咽喉疾病治療后咳嗽緩解。

治療:控制炎癥是關鍵。如果是化膿性鼻竇炎,需要應用抗生素抗感染,每日沖洗鼻腔,再使用糖皮質激素噴鼻,同時輔助白三烯受體拮抗劑口服。鼻部病變消除后,咳嗽癥狀可隨之消失,療程一般4~8周。鼻竇炎在冬季容易反復,注意保暖也是關鍵。

遷延性細菌性支氣管炎

患兒咳嗽為濕性咳嗽,持續4周以上,疾病初期大多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咳嗽不劇烈,表現為喉中有痰,體位改變后可加重(如睡下時或晨起后)。咳嗽以單聲咳嗽為主,全身癥狀較少見或較輕。患兒大多在2歲以內,嬰兒居多。

診斷標準:胸片正常,高分辨CT可見支氣管壁增厚,血常規檢查顯示中性粒細胞升高,痰培養以流感嗜血桿菌和肺炎鏈球菌多見。

治療:抗菌治療有效,療程一般為2~4周,少數患兒療程需要6周。

氣管、支氣管異物

患兒一般有異物吸入史,或者突發性嗆咳史。異物墜入一邊支氣管后被黏液包裹,逐漸產生炎癥,患兒隨后出現慢性濕性咳嗽。多見于學齡前兒童。1~3歲的兒童好動、好奇、愛吃,故而容易發生支氣管異物。臨床中遇到咳嗽遷延不愈,并且反復同一個部位發生肺炎的患兒,應該高度警惕支氣管異物的可能。

診斷標準:根據患兒異物吸入病史及典型嗆咳癥狀,結合影像學檢查,大多可明確診斷,必要時可行纖維支氣管鏡檢查。

治療:及時取出氣道異物是治療關鍵。

感染后咳嗽

感染后咳嗽是呼吸道感染病毒、衣原體、支原體等病原體后,氣道黏膜高反應所致的一種慢性咳嗽。感染性咳嗽主要見于學齡期及學齡前期兒童。

診斷標準:患兒在咳嗽發生前大多有呼吸道感染癥狀,在完成感染治療后,咳嗽仍然持續,可長達4~8周,早晚單聲干咳為主。

治療:氣道抗炎癥治療是關鍵,糖皮質激素、白三烯受體拮抗劑等治療效果良好。也有一些患兒可自行緩解。

特別提醒:對于慢性咳嗽的治療,需要先診斷性治療1~2周。如果治療效果明顯,再敲定治療方案。對于療效不佳的患兒,應重新評估治療方案。所有患兒均需密切隨訪,堅持評估-隨訪-再評估。

來源:健康報

標簽: 慢性咳嗽 支氣管異物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