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廢棄礦井資源豐富 盡快立項建設深地科學實驗室

發布時間:2022-03-07 16:03:08 來源:中國科學報 責任編輯:caobo

我國廢棄礦井資源豐富,據不完全統計,到2030年廢棄礦井將達1.5萬處,預計可利用地下空間資源約為72億立方米。廢棄礦井地下空間適合建設深地儲能電站、開展深地原位科學實驗。

“重視廢棄礦井地下空間開展儲能與深地原位科學實驗,是降低碳排放強度的現實行動,是超前部署戰略前沿領域科技創新的重大舉措,對于增加新能源消納能力、實現‘雙碳’目標和搶占深地科學研究制高點、開發利用深地資源具有重要意義。”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袁亮指出。

基于此,袁亮建議,首先,盡快立項廢棄礦井抽水蓄能、儲能示范工程建設。落實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關于完善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體制機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見》,開展廢棄礦井抽水蓄能、儲能等項目示范建設,加強政策引導,健全體制機制,逐步擴大推廣。

加強廢棄礦井抽水蓄能+多能互補分布式智慧能源系統基礎研究,將關鍵技術攻關列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加強共性基礎技術、關鍵設備制造供給。

其次,利用廢棄礦井立項建設深地科學實驗室。遴選地質條件優越的廢棄千米深井,立項建設深地科學實驗室。支持實驗室集聚“政產學研用金”創新資源,加強基礎研究,開展深地原位科學實驗,推動前沿科技突破,創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實驗室,成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融入國家創新體系。

最后,打造“地眼”科技設施集群。依托深地科學實驗室,建設“深地物理觀測與實驗中心”“碳中和科學技術研究中心” “重大災變深地監測與防控中心” “深地流體與生物觀測研究中心” “深地保障大數據中心”等科技設施,開展深地科學研究,服務國家“三深”戰略,打造全球首個“地眼”系統。(作者:崔雪芹)

標簽: 廢棄礦井資源 科學實驗室 雙碳目標 廢棄礦井

上一篇:推動流域水環境高效治理應結合智慧城市建設
下一篇:最后一頁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