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壓力大的睡不著”-快來看看專家怎么說 | 腦科學科普專欄36期

發布時間:2022-03-09 09:01:05 來源:新浪網 責任編輯:caobo

【腦科學科普】專欄

第036期

# 腦海Yeah 第 44 期 #

文 | 潘高杰

睡眠是生物節律的一種重要形式,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都是在睡眠中度過的,動物體每天在睡眠-覺醒周期之間來回轉換,以滿足對機體和環境的需求。迄今為止研究的所有動物都顯示出睡眠的特征性跡象,包括哺乳動物,鳥類,魚類,昆蟲,蛔蟲和水母。事實上,動物沒有睡眠是無法生存的。睡眠通常被認為是一種極其脆弱的狀態,會危及物種的繁殖。當睡眠中的動物在面臨危險時,快速覺醒是充分反應的先決條件。睡眠中的動物是否可以對捕獵者線索做出反應,以及是否存在特定的神經環路在睡眠期間引發快速喚醒和行為防御,目前尚不清楚。

2022年1月23日,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的王立平團隊在Neuron發表原著論文,發現與非快速動眼睡眠(NREM)相比,捕獵者刺激會使小鼠立即從快速動眼睡眠(REM)中喚醒,這期間丘腦底核 (mSTN) 中表達促皮質激素釋放激素 (CRH) 的神經元(mSTNCRH)發揮了重要作用。?

論文題目

首先作者在小鼠睡眠期(光照階段)給予嗅覺捕獵者刺激物 TMT 氣味,發現TMT 能誘導小鼠快速從REM期而不是NREM期轉向覺醒。在體鈣信號記錄結果顯示,在清醒期和REM 睡眠期間給予嗅覺上TMT 刺激以及視覺上虛擬捕獵者大鼠刺激時,均會誘發 mSTNCRH 神經元活動的顯著變化,而在 NREM期間給予刺激,卻未觀察到此現象,提示mSTNCRH神經元在REM期和清醒期中對捕獵者線索刺激發揮了重要作用(圖1)。

圖1:mSTNCRH神經元在REM期和清醒期對捕獵者線索刺激的神經元活動

接下來,為了進一步探究動物是否依賴 mSTNCRH神經元的活動來調節REM 期和清醒期間的喚醒和防御行為,作者通過化學遺傳學抑制的方式,有效地抑制了mSTNCRH神經元的活動,結果發現REM期給予嗅覺TMT刺激后,與mCherry對照小鼠相比,在hM4Di小鼠中注射CNO,顯著延長了REM到清醒的潛伏期,但不影響NREM 到清醒的潛伏期。此外,在清醒期給予視覺捕獵者刺激時,抑制mSTNCRH神經元的活動,也有效的減少了小鼠的逃逸反應。這些結果表明,mSTNCRH神經元的活動在 REM期和清醒期對于潛在危險的喚醒和防御行為是必需的(圖2)。

圖2:REM期和清醒期mSTNCRH神經元在喚醒和防御反應中的必要性

緊接著,作者又使用了光遺傳學的方式,進一步檢測激活mSTNCRH神經元的活動在REM期和清醒期間對于潛在危險的喚醒和防御行為的充分性。結果顯示:正常情況下,在NREM期激活mSTNCRH神經元能迅速引起小鼠的覺醒,而REM期激活mSTNCRH神經元不能引起小鼠的覺醒,但顯著延長了REM時長。在REM睡眠期給予嗅覺TMT刺激后,激活mSTNCRH神經元,能顯著降低REM到覺醒的潛伏期,清醒期間給予視覺捕獵者刺激,也有效地增加了小鼠的逃逸反應。這些結果說明了mSTNCRH神經元在 REM 睡眠期和清醒期對威脅檢測和風險評估等防御反應方面的關鍵作用(圖3)。

圖3:mSTNCRH神經元的光遺傳學激活有助于覺醒并增強防御反應

如果REM睡眠可以使動物對威脅做出更好的防御反應,作者預測,持續暴露于捕獵者的小鼠會在 REM 睡眠中花費更多時間,這應該由mSTNCRH神經元活動所介導。于是作者將小鼠暴露于連續施加的壓力源環境(與大鼠氣味或肢體接觸),結果發現,持續的壓力源導致小鼠的REM 睡眠時間顯著增加,單個REM睡眠持續時間更短、睡眠結構碎片化嚴重。當化學遺傳學抑制mSTNCRH神經元的活動后,能顯著逆轉這一情況。在面臨視覺上迫在眉睫的壓力刺激時,化學遺傳學抑制mSTNCRH神經元的活動,也顯著降低了防御反應。這些發現表明REM睡眠階段可能對維持動物抵御急性威脅的能力很重要,并且 mSTNCRH神經元與這種行為適應有關(圖4)。

圖4:mSTNCRH神經元在面對捕獵者刺激時REM睡眠的響應至關重要

接下來,為了研究mSTNCRH神經元的功能異質性,作者在單細胞水平上對 mSTNCRH神經元進行了不同亞型的功能分類。他們從6只小鼠記錄到的161個mSTNCRH細胞中發現,在面臨壓力源時,47.8%的細胞在REM睡眠(REM-max)期間最活躍,6.8%的細胞在清醒期間(wake-max) 最活躍,21.1%的細胞在REM睡眠和清醒期間 (REM/wake-max)都很活躍,此外,只有3.8%的細胞在 NREM 睡眠 (NREM-max) 或兩種睡眠狀態 (NREM/REM-max) 期間都很活躍,而20.5%的細胞在任何警戒狀態下都沒有選擇性(非特異性)。這些結果表明mSTNCRH神經元可能由功能相似但亞型不同的神經元組成(圖5)。

圖5:mSTNCRH亞群響應捕獵性刺激的神經活動

為了更好地理解環路機制,作者又在功能上解析了mSTNCRH神經元的下游結構。他們觀測到前連合后肢間質核(IPAC)、外側蒼白球(LGP)和黑質網狀核 (SNR)有密集的mSTNCRH神經元末梢。化學遺傳學特異性操縱三條環路,發現僅LGP逆行靶向mSTNCRH神經元的化學遺傳學激活增強了逃逸反應,而SNR或 IPAC靶向mSTNCRH神經元的激活都沒有顯著影響。這一結果表明mSTNCRH神經元是通過LGP環路參與調控防御反應的(圖6)。

圖6:mSTNCRH神經元下游環路在逃逸反應中的作用

此外,作者也通過將光遺傳學和化學遺傳學相結合的方式,分別操縱mSTNCRH神經元胞體和mSTNCRH-LGP環路觀察行為的變化,他們發現當沒有潛在壓力源(TMT)時,在NREM期光遺傳激活mSTNCRH-LGP環路能迅速引起小鼠的覺醒,而REM期激活mSTNCRH-LGP環路不能引起小鼠的覺醒,且顯著延長了REM時長。但如果NREM期在上游進行光遺傳學激活mSTNCRH神經元的同時,在下游LGP處進行化學遺傳學的抑制,小鼠從NREM到覺醒的潛伏期顯著增加,REM期在上游進行光遺傳學激活mSTNCRH神經元的同時,在下游LGP處進行化學遺傳學的抑制,能顯著降低REM時長。在REM期當給予潛在壓力源(TMT)刺激時,無論光激活mSTNCRH神經元胞體還是mSTNCRH-LGP下游環路,均能引起快速的覺醒,當光遺傳學激活mSTNCRH神經元的同時,在下游LGP處進行化學遺傳學的抑制,REM到清醒的潛伏期又顯著增加。,這些結果表明在壓力狀態下mSTNCRH-LGP環路對于調控 REM 睡眠和清醒時的防御反應是十分必要的(圖7)。

圖7:mSTNCRH神經元通過 LGP 環路控制快速覺醒和逃避反應

綜上,在持續的壓力威脅情況下,mSTNCRH神經元會根據需要調整睡眠-覺醒狀態,它們的活動有助于動物在面臨急性壓力時從睡眠的REM階段醒來。雖然,現代人類不太可能遇到捕食者攻擊,但相同的防御系統可能已被用于應對其他威脅情況,例如社會壓力,創傷后應激障礙和重度抑郁癥等。這項研究結果為相關疾病提供了可能的解釋,并闡明了潛在的神經生物學機制。

原文鏈接

Tseng YT, Zhao B, Chen S, Ye J, Liu J, Liang L, Ding H, Schaefke B, Yang Q, Wang L, Wang F, Wang L. The?subthalamic?corticotropin-releasing?hormone?neurons?mediate adaptive REM-sleep responses to threat.

Neuron. 2022 Jan 13:S0896-6273(21)01088-6.?

DOI:?10.1016/j.neuron.2021.12.033

腦科學轉化研究院

前期閱讀:

標簽: 逃逸反應 結果表明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