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偽科普”營銷盯上了年輕人

發布時間:2022-04-20 18:42:37 來源:新浪網 責任編輯:caobo

近日,云南省昆明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針對該地一家飲用水企業進行堿性水具有治療功效的誤導宣傳進行調查,調查結果稱,相關產品符合食品安全標準,就其廣告違法行為,市場監管部門依據《廣告法》對涉事企業作出罰款30萬元行政處罰、責令其整改,并對違法宣傳產品進行下架召回。

據了解,該公司為推動“堿性9.3”飲用天然礦泉水產品銷售,通過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公交移動電視媒體及戶外廣告等多種媒介以科普方式介紹該產品,以直接或者間接的宣傳方式暗示其產品具有“疾病預防、治療功能”。而其實早在2010年,央視“3·15”晚會就揭露了堿性水騙局,專家給出的結論是“堿性水不如白開水”,但今天,仍有商家打著堿性水可以祛病強身的幌子牟取暴利。

這類“偽科普”營銷這些年其實并不少見,他們的套路往往是先廣布“科學流言”,再針對消費者的“健康焦慮”精準推銷刺激潛在消費者購買。現在,這類營銷宣傳不會直言產品“治病”,而會借“健康科普”之名打“擦邊球”,將產品與健康概念相掛鉤,仿佛購買產品就能收獲健康。如今的“養生隊伍”里,更不乏許多90后、00后的年輕身影,在他們之中更流行著“排宿便”“酵素減肥”等新興科學流言,本質上和“堿性水神話”類似。這類營銷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搞推銷,賣商品。奔著利益去的“科普”,只有含“金”量,沒有科學性。

再加上他們利用如今的短視頻等新媒體對人們實行輪番信息轟炸。“假話說了一千遍就成了真理。”他們以此對人們進行洗腦,在進行“科普”的幌子下,推銷自身的產品,獲取自身的利益。這種做法,不僅讓商品傷害了人們身體,更讓錯誤的理念毒害人們的思想,對于社會的危害極大。

因此,各方都應該積極努力打擊抵制此類“偽科普”營銷。

第一,市場監管等執法部門應該加大力度打擊這類違法行為,有關部門還需給予特別關注,積極出臺更有針對性的整治措施。第二,相關協學會等社會組織應該主動配合政府部門對于一些“偽科學”“假科普”及時給予糾正和澄清,同時拿起法律的武器,開展科技的“打假”,讓偽科學無地藏身,讓行業“風清氣正”。第三,消費者要識別營銷套路的“共性”,提高科學素養,多基于科學邏輯和生活常識作出理性判斷,遇到類似“偽科普”不信謠不傳謠,及時向相關部門舉報。

當全社會同心協力去偽存真,“偽科普”營銷自然可以休矣。

文|三石

標簽: 市場監管 違法行為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