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天天時快訊】學生全程參與,上海首顆科普教育衛星升空

發布時間:2022-08-06 06:53:26 來源:新浪網 責任編輯:caobo


(資料圖)

本文轉自:文匯報

■本報記者 周辰???????????? 8月4日上午11時08分,上海首顆科普教育衛星“閔行少年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搭載CZ-4B運載火箭發射升空。進入太空后,衛星進入預定軌道,太陽能帆板正常展開,姿態穩定,遙測遙控及各項功能正常,發射圓滿成功。???????????? 在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來自閔行區數所中小學的學生們在控制室親眼見證了衛星發射全過程。這顆承載著孩子們航天夢的衛星,凝聚了閔行區青少年和航天專家的集體智慧,由閔行區教育局、上海航天空間技術有限公司及相關企業基于科普教育和科學試驗聯合研制。衛星的發射,意味著本市青少年有機會在航天專業科研人員帶領下,與太空“對話”,用專業設備給溫室氣體“拍照”,開展面向未來的天地一體化應用場景創新嘗試。???????????? 在征集太空天籟之聲、太空創意畫、衛星名稱、衛星LOGO和載荷方案等活動中,孩子們將他們對太空的想象或訴諸筆端、或傾注思考。比如“探地”部分包括了來自星河灣學校呂文淵同學的《基于微納衛星系統的溫室氣體監測》和閔行中學戴昕妍同學的《通過衛星觀察大氣層二氧化碳的變化分析溫室效應的程度》的研究,也決定了衛星載荷設計的方向。搭載了溫室氣體監測載荷的衛星,可實現對全球重點目標的碳源、碳匯實時定量監測。“這個過程就像衛星在外太空給溫室氣體‘拍照’。”上海航天空間技術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呂旺解釋。???????????? 從提需求、定方案、詳細設計、專家評審、組裝測試,到成功發射、在軌測試、投入使用,每一步都要嚴肅認真對待。曾參與設計風云系列氣象衛星的呂旺,帶領孩子們全程參與“造星”。據悉,“閔行少年星”在軌運行后,閔行區青少年學生將通過其從太空傳輸下來的數據,系統性開展測控模擬、測控演練、衛星應用等一系列航天科普活動。此外,“閔行少年星”計劃將繼續推進,擴大成果影響力;多方聯動協作,打造“航天閔行”科普教育格局;緊密結合德育“第一課堂”,讓航天夢想成為青少年學生進步、成長和發展的動力。

標簽: 溫室氣體 天籟之聲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