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全球實時:當皮影戲遇上科學嘉年華,傳統文化“刷新”劇目 助力年度科普盛宴

發布時間:2022-09-19 19:41:12 來源:新浪網 責任編輯:caobo

北京科學嘉年華上演多部皮影劇目

“我要看《三打白骨精》,”現場一個三四歲的女孩大聲說著。她還沒看過皮影戲,但是對西游記的故事卻十分感興趣。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兩個人,四只手,七八根細竹棍,一個“孫悟空”便在投影屏幕上翻起了跟頭。這是老北京傳統藝術皮影戲經典劇目《三打白骨精》中人們最耳熟能詳的場景。此次第十二屆北京科學嘉年華也把這些傳統藝術形式帶到了北京科學中心的舞臺上,為青少年帶來傳統藝術的享受。

9月15日至21日,全國科普日北京主場活動在北京科學中心準備了160余項精彩的科普活動,其中4號樓的科普小劇場邀請到北京皮影劇團現場演出《龜與鶴》《狐假虎威》《三打白骨精》《企鵝企鵝》《長腿的雞蛋》等精彩劇目。

北京皮影劇團成立于1957年,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北京皮影戲”的唯一傳承保護單位,2011年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

北京皮影劇團、中國皮影戲非遺傳承人張杰介紹,皮影戲的雛形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漢時期。漢武帝因愛妃李夫人過世而傷心不已,大臣見路邊的小兒用樹影玩耍,便“設帳弄影”用燭影還原了李夫人的樣貌,以解漢武帝的思念之苦。而后,宋代已使用獸皮開始制作皮影,皮影戲由此進一步發展成了百姓喜聞樂見的傳統藝術形式。

其實,皮影的制作分為十幾道程序,包括畫皮、雕刻、著色、裝訂等。僅裝訂一項,就又分為連接、安裝竹竿幾個步驟。張杰告訴記者,“9月17-18日正值周末,我們為前來觀看皮影戲的青少年及家長準備了皮影工坊制作體驗活動,大家可以親自動手制作皮影人物。”

在活動中,北京皮影劇團將攜親子文創產品“西游”系列、“企鵝家族”及各種小動物與大小朋友見面,一個個栩栩如生的皮影造型文創產品,將讓孩子們在動手體驗中感受到皮影藝術非遺文化的魅力。

一個手里拿著獸皮制作的毛毛蟲的小姑娘,早就已經是皮影戲迷了。她一邊擺弄著手里的皮影,一邊期待著即將開始的皮影新劇目《企鵝企鵝》。

親子新劇目《企鵝企鵝》

在傳統皮影戲的基礎上,北京皮影劇團推陳出新,創新推出新的劇目《企鵝企鵝》。故事以小企鵝與毛毛蟲、小老虎等伙伴們為主角,訴說了因父母親不在身邊而傷心難過的小企鵝,在伙伴們的陪伴下漸漸走出陰霾,并一起度過了一個難忘的生日的故事。

據了解,第十二屆北京科學嘉年華期間,公眾需登錄北京科學中心網站預約參觀。成功預約兒童樂園的觀眾,可以參與皮影戲觀影的現場預約。北京皮影劇團每天帶來三場不同劇目的演出,每場30名觀眾。無緣現場活動的觀眾,也可以登錄云端北京科學嘉年華,在線瀏覽北京科學嘉年華的精彩科普活動。

北京市科協融媒體中心制作

圖文統籌:阮帆

視頻統籌:姚世春

撰文/記者 李晶? ?攝影:張星海? 動圖:王雪瑩

標簽: 北京皮影劇團 傳統藝術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