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10月26日訊(全媒體記者 楊云龍 通訊員 歐陽翊 石文婷)記者今日從長沙市第四醫院獲悉,該院開設了長沙市級醫院首家急救科普工作室,主要向公眾推廣普及突發傷病的現場急救知識,包括心肺復蘇、窒息、溺水、外傷、中毒等傷病的急救。作為區域疑難重癥搶救中心,醫院已建立多個綠色通道,讓院前急救與院內急診無縫銜接,打造院前急救—院內搶救—急危重癥監護的一體化救治體系。
“之前,我以為心肺復蘇就是一直按,自己操作起來才發現有這么多細節,這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在梅溪湖公園散步的長沙市民肖先生接受急救知識培訓后深有感觸,“多虧了醫生的講解,我才算學會了這項救人的技能。”近日,長沙市第四醫院岳麓院區急診急救中心的醫務人員利用休息時間,先后來到橘子洲景區、西湖公園片區、梅溪湖片區、博才陽光實驗小學、漁人碼頭片區、望月湖片區等地,為市民科普急救知識,并邀請市民操作演練、交流體會,受到了市民的歡迎。
在長沙市第四醫院,有一個特別的地方,那就是急救小屋。據悉,這是長沙市級醫院首家專門提供急救知識技能培訓的急救小屋,設有專人管理和專職急救導師,配備相應數量的急救模型及教學器具,承擔急救知識普及和救護專業培訓雙項職能,面向醫院醫務人員、基層醫療工作者及社會各界人士定期開展免費培訓及宣教急救知識和技能。
“我們希望通過急救小屋的運行,將急救醫療服務下沉到社區、企業、學校、基層醫療機構等場所,常態化免費為公眾開展急救知識和技能培訓科普,真正做到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家庭,達到提高大眾自救互救能力。”長沙市第四醫院岳麓院區急診急救中心兼重癥醫學科主任黃艷說,醫院于2009年開始大力向公眾開展急救科普宣傳,并于2016年加入“現場救護——第一目擊者行動聯盟”,急救小屋是該聯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醫療機構院外的服務窗口。
對于急危重癥病人來說,一分一秒都關乎生死,暢通急診急救渠道顯得尤為重要。2019年12月13日,長沙市第四醫院急診急救聯盟應運而生,首批24家醫聯體單位加入,29名“前哨急救醫生”接受了聘書。自此,一張便民惠民的“生命之網”精細化構建起來。得益于這張“生命之網”,岳麓區的周女士幸運地逃過一劫。前不久,她在家自測懷孕了,便前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常規產檢,準備做B超突然下腹劇烈疼痛,B超提示腹腔大量積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生立即將周女士轉診至長沙市第四醫院,此時,周女士血壓只有75/43毫米汞柱,已神志不清。長沙市第四醫院開通綠色通道,診斷周女士是宮外孕破裂、失血性休克,需緊急手術。婦科、麻醉手術科等醫護人員爭分奪秒、全力以赴與死神“賽跑”,成功將周女士搶救過來。
眾所周知,急救有一個“白金十分鐘”,是指傷病發生后,專業醫療人員不能到達,時效最重要、救治最薄弱的早期十分鐘左右時段。在這寶貴的十分鐘內,群眾需要掌握和正確使用一些急救措施來達到自救互救的目的。“作為急診醫生,我們看到了太多急危重癥,也更明白在關鍵時刻急救的重要意義,更明白預防的重要性。從急救小屋、急診急救聯盟到急救科普工作室,我們一直致力于向廣大群眾傳授自救互救知識和技能,呼喚更多的人參與到自救互救行動中來。”黃艷說,“只要有人想學,我們就會一直講下去。”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