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地在陸續優化調整疫情的管控措施,社區和工作場所有新冠癥狀的感染者人數明顯增多。多數患者(核酸或抗原或臨床診斷)癥狀為發熱、乏力、肌肉酸痛、咽喉疼痛、腹瀉、嗅覺和味覺減退等。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不少人關心,小分子抗病毒藥物帕克洛維(Paxlovid)已可購買,感染病毒需要服用嗎?是否需用服用抗生素?上海市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候任主委、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宋元林主任醫師帶來科學建議。
輕癥不建議服用小分子抗病毒藥物
專家表示,考慮到小分子抗病毒藥物帕克洛維(Paxlovid)的價格,同時不易購買,一般輕癥患者不建議服用這類抗病毒藥物。如確有新冠感染變為重癥的危險因素(包括60歲以上,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腎移植術后,慢阻肺、肥胖、血液病、血液透析、腫瘤等患者),使用后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重癥的發生。
不過,與該藥物有交互作用的藥物有200余種,而與抗病毒藥物聯用,有些可以增加其他藥物濃度,有些聯合用藥可以降低抗病毒藥物濃度等,因此必須建議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至于其他新的小分藥物還在研發中,未來可期。
至于感染病毒是否需要服用抗生素?宋元林說,病毒感染一般不需要用抗生素。如果感染后期出現了發熱伴黃痰,白細胞增高等,可以考慮口服抗生素來應對。患者咨詢醫生后,同時確認無禁忌癥情況下,可選氟奎諾酮類藥物(18歲以上方可使用)、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等;或大環內酯類、頭孢類口服藥物。
許多患者感染后會咳嗽,因此除了感冒退熱藥物,止咳化痰平喘的藥物也可應用。如有咳嗽咳痰,可以考慮鎮咳止咳藥物、化痰藥物;如有喘鳴或既往有慢阻肺哮喘病史,可用吸入藥物(包括短效和長效的吸入藥物)。如在進行上述藥物和非藥物干預后,仍有明顯發熱,活動后氣急,或血氧飽和度下降(低于93%),需要進行醫療咨詢或到醫院就診。
中藥和中成藥怎樣服用?專家表示,新冠疫情以來,中西醫結合治療新冠成為大家的共識,包括各種清熱解毒類的中成藥麻杏石甘湯加減,或小柴胡湯等。中西醫結合可以快速改善呼吸道、腸道乃至全身癥狀。
特殊人群需要牢記用藥禁忌
宋元林同時列出特殊人群用藥。兒童,老年人,孕婦和有基礎疾病的人群需要注意服用感冒類藥物帶來的潛在副作用。
兒童:盡量避免使用阿司匹林,以免哮喘誘發;
孕婦:多數藥物禁用或慎用,如果有體溫升高,可以嘗試物理降溫;
老年人:注意退熱不宜過快,補充水分和電解質。基礎疾病包括胃腸道,心血管,呼吸系統等疾病;
有胃腸道潰瘍者:避免使用非甾體類抗炎藥物如布洛芬,以及阿司匹林,激素等藥物;
心血管疾病患者:麻黃堿引起心臟興奮的作用較強,偽麻黃堿副作用相對較少些;
呼吸系統疾病如哮喘患者:避免使用阿司匹林;
肝腎功能不全患者:退熱藥物可以選擇對乙酰氨基酚,一般人群每天不要超過4克。
此外,市民需要注意藥物成分,切勿重復用藥。多數感冒藥物是復合制劑,包括四種成份,抗組胺釋放藥物,鼻減充血劑,退熱藥,鎮咳藥等。
抗組胺藥物一般是撲爾敏/苯海拉明,服用后可能有打瞌睡等;
減充血劑是麻黃堿,偽麻黃堿,均有縮血管作用,也有心臟興奮作用;
退熱的成分一般是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
鎮咳藥一般是右美沙芬/可待因/那可丁等。
常用感冒藥物如泰諾,惠菲芬等都含有上述成分,也有一些感冒藥物含有咖啡因,人工牛黃等。這些藥物的成分沒有必要重復使用,避免過量。
專家最后提醒市民:無需囤積過多感冒藥物,有多余的可以拆零送給親朋好友。根據新冠感染的病程,一般用藥需要5-7天,2周左右抗體出現,一個月后病情顯著改善。
本項目由市科委、市衛生健康委共同策劃,市科委“科技創新行動計劃”科普專項資助。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