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個人都必須從自身急切的欲望中后退一步,將我們珍貴的地球家園,視為一個獨特但脆弱的居所。如果我們足夠理智,如果我們能夠以一顆敬畏之心來緩和我們的需求,如果我們能夠把珍惜美麗的富碳世界視為當務之急,那我們將有望為我們的孩子、孩子的孩子以及所有的子孫后代,留下無與倫比的寶貴財富。”
這是本期推薦的科普書籍《碳如何玩轉(zhuǎn)地球:從萬物起源到現(xiàn)代文明》的最后一段話。我們愛極了腳下的土地,我們也推動并憧憬著不斷進步的科技文明。
2023年的第一期書單,我們鎖定科普類圖書,一部分來自管理學院圖書館的好書推薦,一部分來自昨天剛剛出爐的由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等聯(lián)合發(fā)布的首期“新發(fā)現(xiàn)·科普書單”。用閱讀打開你的2023吧!
(資料圖)
1
《知識機器》
作? 者:[美] 邁克爾·斯特雷文斯
譯? 者:任燁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館? 藏:管院圖書館3樓書庫
索書號:N02/S812
科學為什么如此強大?科學為什么在人類歷史上來得如此之晚?是什么鐵律在統(tǒng)治和支配著科學?
這本書要回答的,就是以上問題。科學哲學家邁克爾·斯特雷文斯教授回顧了科學誕生和發(fā)展的歷史,對哲學家的思想及研究進行了梳理和總結(jié),提出了統(tǒng)治科學的“鐵律”。在這本書中,他對兩千年間多位杰出的思想家、科學家進行了栩栩如生的刻畫,也用生動的筆觸和形象的比喻帶領讀者走到許多個科學爭辯的歷史現(xiàn)場,還原了科學工作的真實面貌,呈現(xiàn)了一場細致入微的科學與思考的探索之旅。
2
《優(yōu)雅的物理》
作? 者:[法]?艾蒂安·居永? 若澤·比科? 艾蒂安·雷加? 伯努瓦·羅曼
譯? 者:張詩若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館? 藏:管院圖書館3樓書庫
索書號:O4-49 /J84
這是一本斬獲法國科普三大獎項的作品,四位來自巴黎物理與化學工程高等學院的物理學家為每個心懷好奇的普通人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物理審美課。通過35堂輕松物理審美課和35個易于操作的趣味小實驗,四位作者為我們揭示了最普通的日常事物背后所蘊藏的令人著迷的物理規(guī)律,讓優(yōu)雅的物理變成觸手可及。
本書幫助我們從混亂中看到秩序,學會用物理學的眼光,在平凡日常中發(fā)現(xiàn)優(yōu)雅的奇跡。物理學關注的并不只是頭頂璀璨的群星,還有我們身邊看似瑣屑,實則優(yōu)雅的日常。
3
《量子傳:究竟什么才是現(xiàn)實》
作? 者:[英] 曼吉特·庫馬爾
譯? 者:王喬琦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館? 藏:管院圖書館3樓書庫
索書號:O413 /K58
在近代科學發(fā)展的交響曲中,量子物理無疑是最神奇的樂章之一。曼吉特·庫馬爾以通俗易讀的筆法,全景式回顧了量子物理學從萌芽到改變世界的精彩歷程,將量子論重要奠基人普朗克、愛因斯坦、玻爾、盧瑟福等科學巨匠的精彩故事娓娓道來,既展現(xiàn)了那個時代科學巨人們之間火花迸射的爭論和競爭,也詮釋了他們之間動人的友誼,以及各自的人格魅力。
本書讓我們從歷史發(fā)展的維度,追隨偉人的思想足跡,得以領略更易懂、更生動、更有味道、更深入的量子現(xiàn)象。
4
《協(xié)同進化:
人類與機器融合的未來》
作? 者:愛德華·阿什福德·李
譯? 者:李楊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館? 藏:管院圖書館3樓書庫
索書號:TP18 /L319
數(shù)字技術飛速發(fā)展的今天,人與機器的關系愈加緊密,機器的能力在很多領域都正在逼近甚至已經(jīng)超過人。
在本書中,計算機科學家愛德華·阿什福德·李借鑒達爾文進化論的思想,從生物學、計算機、人工智能、哲學等多個領域的理論和研究出發(fā),提出機器與生命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相似之處,因此在探索人機關系時可以將機器視作一種“生命”。兩者間并不是簡單的創(chuàng)造與被創(chuàng)造、主宰與被主宰的關系,而是更像兩種不斷進化、相互影響和塑造的生命間的共生關系。隨著人機關系越來越緊密,兩者正在從互利共生走向任何一方都離不開另一方的專性共生。
5
《未來500年:
邁向太空的生命工程之旅》
作? 者:[美] 克里斯托弗·梅森
譯? 者:何萬青? 何佳茗
出版社:電子工業(yè)出版社
梅森教授曾擔任7個NASA空間任務的首席研究員,通過對太空宇航員血液、骨骼、基因等變化的研究,以翔實的一手資料和前沿的生物科技為基礎,把科學家的嚴謹務實和星辰大海的愿景通過10年、20年、50年、100年、500年的跨度鋪開,鋪陳每一個階段面臨的生物科學、宇航科學和圍繞人類身體的諸多挑戰(zhàn)和應對之道,其中的挑戰(zhàn)遠多于科幻作品中描述的內(nèi)容。
該書聚焦于生命工程領域,描摹了人類進化(生命1.0),基因工程改造(生命2.0),AI助力,航天加持的生物工程(生命3.0)的起承轉(zhuǎn)合,詮釋了生命真相背后的超凡潛能,成為太空原理的基礎讀物。
6
《一只早飛千年的鳥:
中國古代氣象觀測與測量科技》
作? 者:黃衛(wèi),黃纓童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本書結(jié)合最新考古發(fā)掘和大量文獻資料研究所得成果,詳細介紹了中國古代氣象觀測和測量科技知識及其輝煌成就,展現(xiàn)了數(shù)千年來包括中國在內(nèi)的全人類認識天氣和氣象過程中的先進技術和聰明才智。
圖書通過觀想當時的歷史及人物背景,以視覺系統(tǒng)設計科技信息圖展現(xiàn)測風神器“相風銅烏”,古代測量雨量的工具天池盆、圓罌,從“琴弦測濕”到“掛炭天平”再到“鹿筋吸濕”等各種觀測和測量風、雨、雷電、溫度、濕度和古氣象臺等的裝置和科技,為讀者展現(xiàn)科學之美、工程之美、人文之美。
7
《未來黑科技通史》
作? 者:[美] 萊斯·約翰遜?? 約瑟夫·米尼
譯? 者:新宇智慧
出版社: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作為當今科學界和產(chǎn)業(yè)界當之無愧的“明星新材料”,石墨烯(Graphene)是一種單片厚度只有一個原子大小的二維碳材料,其具有優(yōu)異的電學、光學和力學特性,在工程學、化學、能源、生物醫(yī)學、國防軍工等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被普遍認為是一種會改變?nèi)祟愂澜绲母锩圆牧稀?/p>
在這本跨越科學、經(jīng)濟、歷史的作品中,NASA物理學家萊斯·約翰遜和納米技術領域科學家約瑟夫·米尼將帶你俯瞰一整部新材料科學發(fā)展史,你可以把握近幾十年來令人興奮的創(chuàng)新浪潮,前瞻式了解石墨烯在人工智能、星際探索、基因工程、腦機接口等前沿領域正在創(chuàng)造的奇跡,深刻洞察現(xiàn)代文明即將面臨的嶄新紀元。
8
《科學的畫廊:圖片里的科學史》
作? 者:[英] 約翰·D. 巴羅
譯? 者:唐靜 李盼
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
本書匯集了200余幅科學史上的圖片,這些圖片代表著科學發(fā)展史中一個又一個里程碑。從簡單的圖表到張世界地圖,從手繪圖、照片到計算機成像,本書回顧了天文學、數(shù)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領域的歷史轉(zhuǎn)折點,以圖片講解知識,展現(xiàn)人類科學思想發(fā)展史中的高光時刻。
這不僅是一本簡單的科學圖冊,科普作家約翰·D. 巴羅憑借自己深厚的科學底蘊,以散文般優(yōu)美而簡潔的筆觸,為一幅幅科學圖片做了精彩的詮釋與注解,展現(xiàn)了它們的深遠意義和對科學發(fā)展的影響,講述了一個個啟發(fā)性的科學故事,為喜愛科學、歷史、藝術和哲學的大眾讀者打開一幅別開生面的科學畫卷。
9
《科壇趣話:
科學、科學家與科學家精神》
作? 者:汪品先
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科學創(chuàng)新的源頭何在?科學家成功的共同規(guī)律是什么?愛因斯坦90年前遷居美國,為什么把鋼琴也從德國托運過去?“通感論”能否解釋科學與藝術的關系?《寂靜的春天》《萬物簡史》《物理世界奇遇記》何以長銷不衰?埃舍爾階梯,如何受到彭羅斯父子的“不可能三角”的啟發(fā)?不可能圖形,何以登上紀念郵票?這些跨界故事,令人腦洞大開。
作者汪品先是海洋地質(zhì)學家、中科院院士,在《科壇趣話》里,這位學術大家深入淺出,通過一連串科學家的故事和科學趣聞來闡述科學的文化本性,先從科學家的錯誤和爭論入手,進而分析科學家的性格和他們的藝術情結(jié),通過知名學者們的生平逸事,從側(cè)面刻畫科學家精神,科學趣聞則先后圍繞空間視野和時間尺度分別展開。
10
《碳如何玩轉(zhuǎn)地球:
從萬物起源到現(xiàn)代文明》
作? 者:[美] 羅伯特·M.哈森
譯? 者:董漢文 曾令森
出版社: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
地球是一個富碳的星球,沒有任何其它元素像碳一樣,對我們?nèi)绱酥匾!吧钐加^測計劃”聯(lián)合全球50多個國家的1000多名科學家,對地球碳的儲量、運移、存在形式和起源等科學問題,進行了深入調(diào)查研究。本書是“深碳觀測計劃”的科普結(jié)晶。
地球科學家羅伯特·哈森領導了“深碳觀測計劃”重要而意義深遠的工作,通過富有詩意的語言,他帶領我們從宇宙大爆炸開始,從碳循環(huán)的視角見證地球和生命的演化,同時融入了新近的科學成果以及背后充滿驚險和趣味的科學故事。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wǎng) - 科普類網(wǎng)站
聯(lián)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wǎng)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wǎng)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jīng)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