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天氣寒冷、干燥,是各種肺部疾病的高發期。其發病人群除常見的兒童、老年人外,還多見于經常熬夜、加班和精神壓力過大的年輕人。中醫學在診治肺部疾病方面獨具特色,且經驗豐富。因此,運用好中醫藥,對于冬季養好肺臟和防治相關肺部疾病具有重要意義。
“肺為嬌臟” 易受邪侵
中醫學認為,“肺為嬌臟”,就是說肺臟具有清虛嬌嫩而易受邪侵的特性。一方面,因肺為清虛之體,且居高位,為諸臟之華蓋,且肺主氣、司呼吸,直接與外界相通,六淫(風、寒、暑、濕、燥、火)侵犯人體,不論是從口鼻而入,還是侵犯皮毛,皆易致病;另一方面,肺不僅易受邪,還不耐寒熱,所以其他臟器若寒熱病變,則容易波及于肺,促使其受邪。因此,清代醫家徐大椿在其著作《醫學源流論》中指出:“肺為嬌臟,寒熱皆所不宜,太寒則邪氣凝而不出;太熱則火爍金而動血;太潤則生痰飲;太燥則耗精液;太泄則汗水而陽虛;太濕則氣閉而邪結。”
(資料圖)
冬季天氣寒冷,稍不注意,寒邪就容易侵犯人體而損傷肺臟,造成肺臟宣肅、運化失職,進而促使人們出現咳嗽喘促、痰液清稀或水腫等癥狀。同時,冬季天氣時常干燥,燥邪容易從口鼻而入損傷肺臟,導致人們出現干咳少痰、口鼻干燥等肺部癥狀。
貪食寒涼 也可傷肺
冬季除了寒邪、燥邪容易損傷肺臟,誘發肺部疾病外,如果貪食寒涼或飲食不節,導致脾胃損傷后,也會間接損傷肺臟。這是因為肺司呼吸攝納的清氣與脾主運化而化生的水谷精氣,二者共同構成了全身之氣的主要物資基礎宗氣。脾主運化,但脾所化生的水谷之氣,必賴肺氣的宣降才能敷布全身。肺在生理活動中所需的津氣,又要靠脾運化的水谷精微來充養。因此,肺氣的盛衰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脾氣的強弱,故有“肺為主氣之樞,脾為生氣之源”之說。
同時,人體的津液由脾上輸于肺,通過肺的宣發和肅降而布散至周身及下輸膀胱。脾之運化水濕依賴肺氣宣降協助,而肺之宣降依靠脾之運化以資助。脾肺兩臟互相配合,共同參與水液代謝過程。如果貪食寒涼,脾失健運,水濕不化,聚濕生痰而為飲、為腫,則會影響肺,導致肺失宣降而喘咳。此類疾病,其病在肺,而其本在脾,故有“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之說。
此外,不良生活習慣、工作方式、情志失調等也是肺部疾病的致病因素。在生活中,一些年輕人經常加班、熬夜及帶病工作,這會損傷人體正氣,降低肺臟抵抗邪氣的能力,容易出現咳嗽、氣喘等肺部疾病癥狀。還有一些人長期處于壓力大、精神緊張等狀態,導致人體肝膽氣郁、肝陽上亢、情志失調。如果在寒邪、燥邪等病邪的作用下,容易出現咽痛、咳嗽等損傷肺臟的癥狀。
辨別虛實 對癥用藥
針對不同類型的肺部疾病,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選用一些中藥方劑進行辨證治療。
患者如果出現以發熱、咳嗽、痰黏稠、喘逆上氣、胸脹痛、舌邊尖紅、苔薄白或微黃、脈浮數等為代表癥狀的表寒肺熱證時,可以選用麻杏石甘湯加減進行治療;如果出現以高熱不退、咳嗽、咯痰黃稠或咯鐵銹色痰、胸痛、呼吸氣促、口渴煩躁、小便黃赤、舌紅苔黃,脈洪數或滑數,并伴有大便干燥或便秘等為代表癥狀的痰熱壅肺證時,可以選用麻杏石甘湯和千金葦莖湯加減進行治療;如果出現以咳嗽、咳聲重濁、胸悶、咯白黏痰、腹脹、大便溏、舌淡紅、苔白膩、脈滑,并伴有疲倦納呆等為代表癥狀的痰濁阻肺證時,可以選用二陳湯和三子養親湯加減進行治療;如果出現以干咳少痰、口燥咽干、腹脹、神倦納差、舌淡紅、苔白膩、脈細滑等為代表癥狀的正虛邪戀證時,可以選用生脈散、沙參麥冬湯、竹葉石膏湯等進行治療。
此外,在服用湯藥時,可以采用耳針、穴位貼敷、拔罐等輔助療法進行治療。
按穴養肺 注意防護
防治肺部疾病,除及時對癥治療外,還可以通過按摩穴位達到養肺的目的。
如按壓天突穴,該穴位于頸部,當前正中線上,胸骨上窩中央,屬于手太陰肺經穴位,按摩此穴能緩解咳嗽、哮喘、胸中氣逆等癥狀;按壓承漿穴,該穴位于面部,當頦唇溝的正中凹陷處,按摩此穴,可促使口腔內分泌液產生,預防肺燥;按壓魚際穴,該穴位于手外側,第一掌骨橈側中點赤白肉際處,按摩此穴可清宣肺氣、清熱利咽。
同時,良好的生活習慣時常能達到養肺護肺的目的。比如進行適當運動,通過慢跑或步行增加肺活量,改善肺功能;多做深呼吸,呼吸要深長而緩慢,用鼻子呼吸,每次深吸氣3秒~5秒,屏息1秒,然后慢呼氣3秒~5秒,屏息1秒。每次5分鐘~15分鐘,每天練習一兩次;多飲溫開水,多吃一些多汁的水果蔬菜,少吃刺激、辛辣、油炸的食物。
(作者供職于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
責編:張? ?馳審核:李偉強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