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讓你們賣這些東西的?(這些東西是)要先拿來還債。”在蜜淘的辦公室里,蜜淘公司的一位供貨商正在訓斥蜜淘的員工。
這一幕發生在今年年初,據知情人士對騰訊科技表示,在今年2月份前后,蜜淘的員工開始向隔壁的公司推銷自己公司的辦公用品:“全新的蘋果筆記本僅賣3000元,部分原價百元以上的小辦公用品僅以不足十元的價格銷售。”該人士進一步表示,蜜淘CEO謝文(微博)斌在今年后就未在辦公室露面,所有的相關事宜都是蜜淘行政部門進行處理,而售賣辦公用品的原因是“給員工發欠薪”。
這樣的慘狀在一年半前是難以想象的,那時蜜淘還是跨境電商的佼佼者,從灰色海淘成功轉型保稅區備貨模式,并被視為業內學習的對象。但在跨境電商如火如荼的今天,蜜淘卻已經悄然離場。
更可怕的是,在跨境電商行業,面對日益收緊的稅收政策以及不斷涌入的巨頭,行業的創業窗口正在逐漸關閉,蜜淘正在成為第一家死去的跨境電商,但絕對不是最后一家。
從C2C到B2C
2014年,是蜜淘最風光的一年。一年內,這家公司經歷更名、天使輪、A輪、B輪等多個大事件,甚至連政策都站在了他們身邊。
2014年7月,海關總署接連出臺《關于跨境貿易電子商務進出境貨物、物品有關監管事宜的公告》和《關于增列海關監管方式代碼的公告》,即業內熟知的“56 號”和“57 號”文,從政策層面上承認了跨境電子商務,也同時認可了業內通行的保稅模式,此舉被外界認為明確了對跨境電商的監管框架。
在兩個文件公布前,“6+1”個跨境電商試點城市開放則給予了跨境電商稅收上的優惠政策,即通過跨境電商渠道購買的海外商品只需要繳納行郵稅,免去了一般進口貿易的“關稅+增值稅+消費稅”。
敏銳的蜜淘抓住了這個大風口,迅速從海淘代購模式轉型B2C,并獲得了資本的認可。
據騰訊科技了解,蜜淘的前身CN海淘創立于2014年年初,最初的目標瞄準了海淘導購或者代購,核心邏輯是以商家入駐的模式,類似于淘寶網。但很快,這種模式受到挑戰,代購模式相對備貨模式價格更加透明,平臺利潤低;且買手不好控制,容易買到假貨;最后的問題則是物流周期過長。
在“56”、“57”號文相繼出臺前夜,2014 年 6 月,CN海淘轉型B2C自營海淘電商,通過特賣的方式,每天上線爆品,實際進入備貨模式。
一個月后,CN海淘正式更名蜜淘。
跨境電商的促銷悖論
2014年11月,蜜淘獲得了祥峰投資、經緯創投等3000萬美元投資,這也是謝文斌拿到的最后一筆投資。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