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wǎng)

全球今熱點:《外太空的莫扎特》:琴童與家長的斗智斗勇

發(fā)布時間:2022-07-17 16:52:55 來源:中國科學技術館 責任編輯:caobo


【資料圖】

《外太空的莫扎特》是一部科幻片,但是實際上講的是父親和兒子之間的故事:黃渤扮演的父親希望兒子成為一名鋼琴家,但是兒子卻對天文學感興趣。電影中,外星人莫扎特的突然到來讓兒子找到了“救星”,一場因為練琴而產生的父子間的斗智斗勇就此展開。

在《外太空的莫扎特》中,爸爸希望兒子成為一名鋼琴演奏家,所以逼著孩子練琴。在這部電影中客串自己的鋼琴家郎朗,就有一位從小“逼”他學琴的父親。家庭背景和父母對子女教育的支持在音樂教育社會學中有著重要的地位。父母的早期和持續(xù)參與至關重要。通過與父母分享音樂經(jīng)驗,讓琴童有了跟家長溝通的獨特機會,在情感和社會關系上與父母更親近。比如有不少琴童的家長會陪孩子一起學琴,這讓父母和孩子有了共同的愛好和語言,也有了共同進步的空間。

音樂天賦的培養(yǎng)通常需要父母長期的高度支持,這不僅需要金錢的付出,更需要投入時間、精力和陪伴。除了支付樂器和課程的費用外,家長參與、支持的形式也很多,比如跟孩子一起欣賞、學習音樂,支持孩子的演出,跟其他家長和老師溝通等等。比如郎朗的父親在郎朗三歲的時候就找到沈陽最好的鋼琴老師教郎朗,甚至辭去工作陪著郎朗去北京學習,一刻不停督促他練琴,從國內到國外跟著郎朗一起參加各種比賽。

郎爸無疑是“狼”爸,郎朗回憶小時候練琴經(jīng)歷時,父親總是特別嚴厲,父親也說自從讓郎朗開始練琴,就收起了一切的溫情。但在對琴童家長的訪談中,大多數(shù)被調查學生認為父母的支持是影響他們學習樂器的最重要因素,而父母的鼓勵對兒童音樂成功、發(fā)展音樂技能、保持對音樂熱情至關重要。家長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啟動、促進、約束和塑造孩子的興趣發(fā)展,以及他們對器樂學習和其他音樂活動的參與。

雖然不是每一位孩子都能成為音樂家,但喜歡天文的孩子同樣也可以從音樂中收益:很多著名的科學家也喜愛音樂,比如愛因斯坦就喜歡演奏小提琴。研究指出,學習樂器對孩子的學業(yè)發(fā)展和心智發(fā)展都有益處,也為學生提供了一系列可以轉移轉化的能力,音樂訓練能夠提升認知能力,比如從小接受音樂訓練的人在語言能力上好于沒學過樂器的人,工作記憶也顯著增強。演奏樂器要用眼睛看、耳朵聽、用手去操作,同時還要記住樂譜,并把技術運用在演奏中。音樂訓練還需要兒童保持專注,還要能夠分配注意力,也有助于提高兒童的注意力水平。需要合作的音樂活動,比如合唱、合奏樂器,還會通過高密度、高強度的相互協(xié)調,讓參與者達到共同的目標,促進兒童的互相幫助、合作、配合等親社會行為。

也并不是所有的家長都是郎爸,一定要求孩子成為演奏家。對231名6-18歲琴童家長的訪談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家長最初可能會送孩子去接受音樂培訓,不是單純出于音樂天賦發(fā)展的本身,而是為了更普遍的教育價值。父母對孩子音樂訓練的興趣和參與程度也會影響孩子是否繼續(xù)上音樂課和練習。隨著孩子進入中學,學業(yè)任務加重,學業(yè)成績的壓力使不少家長要在文化課和音樂之間進行權衡。父母對樂器學習的要求可能會下降,他們希望學生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學業(yè)之中。另一方面,孩子的自主性也越來越強,有些學生會根據(jù)自己的需要和愿望培養(yǎng)對音樂的獨立興趣,而無需家長的積極反饋。實際上,對于音樂的興趣也是孩子會將音樂作為未來職業(yè)選擇的重要因素。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強扭的瓜不甜。與其逼著孩子練琴、孩子都要找外星人來幫忙,孩子對于音樂的積極體驗和興趣是提高演奏樂器動機和堅持練習的基礎。

作者: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 王日出

標簽: 至關重要 職業(yè)選擇 參與程度 社會關系 親社會行為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