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秋天的街道上,你可能會經常遇到一種金色扇形葉片,它們來自于銀杏(Ginkgo biloba),因為生長發育緩慢,也被稱為公孫樹。在我國古代,葉形特別的銀杏就被栽種于各大園林中,它的老家就在中國,是我們的國樹。
時至今日,銀杏仍是一種在世界各地都十分受歡迎的觀賞樹種,因為它們不僅形態優美,還善于抵御嚴寒和病蟲害,而且能適應空氣污染較重的都市環境。擁有極強的適應性,一些銀杏的壽命甚至能達到千年以上。盡管如此,我們在街道上經常看到的銀杏大多是人工培育出來的,它們在野外的生存已經陷入危機,因此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列為瀕危物種。
我們現在所熟悉的銀杏其實是古老的銀杏目中唯一幸存的物種,被稱為活化石。實際上,在二疊紀(約2.99--2.52億年前),它們也擁有眾多親戚(約15個屬)。例如似銀杏(Ginkgoites)和裂銀杏(Baiera),它們已經成為化石的葉片擁有與現代銀杏十分相似的形狀。
(資料圖)
銀杏樹可以長到30米高。它們淺灰色的樹干布滿裂縫,在老銀杏樹上尤為明顯,仿佛歷經滄桑的老者。銀杏樹干質地疏松、質量輕,因此不適合當作木材。它們最鮮明的特征的就是扇子形的葉片,上面排列著緊密的平行葉脈。但這些“扇子”最多只有8厘米長(給小松鼠用,說不定剛好),一般3--8片聚成一簇。銀杏葉還經常留著“中分發型”,在中間有一道或深或淺的缺刻。夏天的銀杏葉通常是灰綠色或黃綠色,到了秋天就披上了“黃金甲”,在陽光下金燦燦的樣子是秋日里的一道亮麗風景線。待到深秋,這些“金扇子”就會紛紛落下,為過冬做準備。
秋天時的銀杏不僅葉子很美,一簇簇圓形的小果子也十分可愛,被稱為“白果”,黃色的肉質外帶有白色粉末,當你剔除外層肉質后會看到白色的核顯現出來。但其實這種果子和我們平常吃的桃子、杏子并不一樣,并不是果實,而是和桃核、杏核一樣屬于種子結構。銀杏種子外面常常被誤認為是“果肉”的部分其實是肉質的外種皮,不能食用。正是因為它們的種子沒有果皮包被才被稱為“裸子植物”。種子內和杏仁類似的結構叫做“胚乳”,味道略苦,雖然也被用于食用或藥用,但具有一定毒性,不能多吃(小朋友請不要嘗試)。
銀杏果另外,并不是所有銀杏樹都會結果,因為和動物一樣,銀杏樹也分雌雄,只有雌樹才能結果。到了4月,你會看見雄樹長出一條條黃綠色的穗狀結構,那就是雄樹的花,上面裝載著花粉;而雌樹的花,則是在長梗末端頂著的一對珠子,里面裝著胚珠(內含卵細胞)。等風一吹,雄樹的花粉就會紛紛揚揚地被帶到雌花上,讓其中的胚珠受精,孕育出我們熟悉的“白果”。
銀杏雄花(左)和雌花(右)銀杏的種子是我國的一味傳統中藥材。隨著科技的發展,科學家們能夠更好地提取并分析其中的化學成分。研究結果發現,銀杏提取物可能具有增強記憶力的功效,或許能應用于阿爾茨海默病的治療,不過仍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
重新認識了我們的國樹,是不是覺得它在各個方面都當之無愧呢?
作者:Mirror
審稿:邢立達,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教授
本文來自:中國數字科技館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