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王晉康這個名字,在我們少年時代,就像是金庸古龍之于武俠,鄭淵潔之于童話那般閃耀和深刻。20世紀90年代,我和小伙伴們每拿到最新一期的《科幻世界》,總是迫不及待地要先去翻看王晉康的作品:《七重外殼》《魔環》《生死平衡》《豹人》《斯芬克斯之謎》……他寫了太多的經典。
我覺得王晉康作品中最吸引人的,是把前沿科學、高新技術,以及在此之上的科幻創意,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關鍵的環扣、最大的懸念,既是推動情節發展的核心,也是故事本身所推崇的科學思想實驗。另外,在以科學創想為核心的故事敘描中,人物的塑造,驚險的抓勾,陡然的反轉,都讓人看得驚心動魄,又感覺豁然開朗,再讓人從科學、哲學上去深思,去探索。
從表述手法上說,王晉康往往從現實生活入手,把科幻里科的實與幻的虛,結合得以假亂真,感覺是真實且可發生或正在發生的事。王晉康以純文學的寫作技法,類型文學的“好看”,科學創意的獨特,形成了他獨樹一幟的風格,并引領了一個時代的潮流——那就是核心科幻的崛起。
核心科幻是以科幻創意、科學原理為最基礎的科幻小說,把科幻本身的思想實驗作為故事之核,重新凸顯科幻本身獨具特色的審美和特質。王晉康用精湛的文學創作手法和工程師獨有的理性與精密,猶如完成一場真正的科學實驗,將核心科幻帶上一個高峰。
當年王晉康所描述的許多不可思議的科幻,竟幾乎變為了現實。比如《七重外殼》中層層遞進的虛擬現實,借用人體生理而發現的假象,這比后來出現的《黑客帝國》《盜夢空間》等早了許多年。當“元宇宙”成為熱詞時,這部作品更展示出科幻預言未來的魔力。《豹人》中的基因編輯改造技術,也成為現實,更顯其驚悚。少年的我們終于從冒險式外星人科幻中走出,看到了一種新的、能夠變為現實的科幻了。
王晉康四十五歲才開始創作,他創作的動力來源于他的孩子。我便發誓,要是見到這位孩子,一定要抱抱他,感謝他對中國科幻作出的貢獻。2016年的一天,我終于見到了這個孩子,我激動地沖上去,將他高高抱了起來。嚇壞了這個已經30歲的成年人,等我說明緣由,他才放下拳頭,任由我抱著,舉著,笑著……
一次,我和王晉康去上海給孩子們講課,他拿出他小說里寫到的《生命之歌》,真正用人類的DNA譜出來的曲子,播放給大家聽,好聽,神秘,夢幻。他就像科學家一般,把腦海里想到的科學實驗,真正地做了出來,頓時讓我肅然起敬。
如今,王晉康迎來了創作30周年紀念,《王晉康文集》(21卷)也剛剛付梓出版。當我翻閱文集中那些少年時閱讀過的作品,仿佛又回到了那個娛樂匱乏的童年。那時我們最大的樂趣,就是看著王晉康的科幻小說,然后,仰望星空,飛向星辰大海,那里便是科幻夢想開始的地方。
(作者系科幻作家、北京元宇科幻未來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全國少兒科幻聯盟發起人)
標簽: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