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科普時報訊(記者 吳瓊)4月21日,地球日到來之際,以“全球變暖下的冰川保護:我們和冰川并不遙遠”為主題的媒體沙龍活動在京舉辦。此次活動由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指導,天津市極致應對氣候變化促進中心(簡稱“極地未來”)主辦。冰川學家、科學探險家、資深媒體人等齊聚一堂,科普冰川相關知識并探討冰川消融與氣候變化的現狀與問題,與會人員共同簽署《我為冰川發聲,留住地球記憶——倡議書》,114.5萬人次線上同步觀看了直播。
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副主任閆世東指出,氣候變化導致的冰川消融是急迫而不容忽視的環境問題。“十四五”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已經進入了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希望媒體朋友加強對冰川相關議題的深入報道,持續向公眾傳遞關于冰川保護的信息和知識,引導公眾正確的環保意識和行為,形成全社會的減碳可持續發展的生活方式。
云南大學國際河流與生態研究院冰川學家教授田立德與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張強弓各自分享了多年來他們的冰川相關研究,全方位科普了與冰川相關的科學事實。
田立德表示:“我們國家是冰川大國,隨著全球氣候轉暖,大部分冰川面積、厚度、體積在減少。冰芯作為氣候歷史書具有重要價值,科學家正在爭分奪秒,要在冰川頂部出現融化之前,盡可能把這寶貴的冰川檔案保存下來。‘冰川記憶’項目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為我們的下一代留下寶貴的樣品與歷史檔案。”
張強弓認為:“冰凍圈作為一個整體,冰川消融帶來的次生災害不容忽視,從科學的立場倡導保護冰川,我們需要更多科技的加持,更多社會各界力量的支持,以及更積極的態度認識和應對冰川消融的現實。”
隨后,光明日報新媒體客戶端副主編徐譚與科學探險家、極地未來創始人溫旭進行了對談問答。溫旭作為冰川科研與保護一線實踐者,講述了極地未來作為從事冰川保護的公益組織,發起“冰川記憶”項目的由來與目標,強調了建立冰芯庫的重要性,并介紹了今年將要在西藏普若崗日冰原和新疆慕士塔格峰開展的可持續拯救冰芯活動,即將上線的“看冰川”公民科學小程序項目,讓更多人線上線下參與到冰川保護行動中來。
標簽: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