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大賽作品必須緊扣‘奇’‘妙’二字,期待征集到的作品能使人眼前一亮,據此不拘一格挖掘創新人才。”近日,在“亦米杯”上海市化學奇思妙想大賽啟動儀式上,主持人、大賽策劃者、上海理工大學材料與化學學院副院長繆煜清教授反復強調了這一觀點。
此次大賽旨在激發學生和公眾對化學的興趣與關注,培養參賽者的創新意識和開放思維,塑造其跨學科思維和全球化視野。作品參賽人員分為青少年組和成人組,作品內容分為文學藝術組——可以是詩歌、散文、科幻、科普、書法、繪畫、攝影、工藝等作品,以及奇思妙想組——可以是構思設想、方案設計、研究報告、論文產品等作品。大賽要求兩個組的作品都必須突出奇思妙想、與眾不同,希冀通過學科交叉、知識融通、思維碰撞,激發參賽者與化學相關的智慧與靈感,以展示化學之神奇、化學之趣味、化學之美妙、化學之巧用。
為說明奇思妙想對化學學科的推動作用,繆煜清給筆者講了法國植物學教授米拉德發明無機銅素殺菌劑——波爾多液的故事。1882年的秋天,米拉德在考察葡萄莊園時發現,幾乎所有的葡萄樹都受到了病菌的侵害,唯獨公路兩旁的葡萄樹例外,依然果實累累。管理莊園的園工告訴他,為了防止路人偷食葡萄,他們故意往公路兩旁的葡萄樹上噴灑了白色的石灰水和藍色的硫酸銅液,讓路人誤以為遺留在葡萄葉上的白色和藍色的印記是噴灑的毒藥。據此,米拉德受到啟發,頓生奇想,遂將硫酸銅、生石灰和水按不同比例配方進行反復研究、試驗,最終發明了一種幾乎對所有的植物病菌都有效力的殺菌劑,即波爾多液。
古往今來,科學上的發現、技術上的創新、工程上的突破、幾乎都離不開人類大腦的突發奇想、腦洞大開。在科學技術領域,解放思想、自由探索、獨立思考、大膽質疑,乃是促進創新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化學是在原子、分子水平和尺度上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轉化規律及其實際應用的一門基礎學科,它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與其他學科緊密相連、相互交融。
繆煜清攻讀學士、碩士、博士期間,分別學的是生物學、化學和材料學,受到過跨學科訓練,對學科交叉融合的受益頗有體會。他創建了世界上唯一的鉍科學研究中心,帶領團隊開展鉍及相關小金屬在納米影像與智能診療、抗癌藥物及載體遞送、醫用水凝膠與熒光材料、生物傳感及醫學檢測等方向的特色研究;他的研究領域還拓展至科技史、語言學、文字學、哲學等領域,并為全校學生開設《人類文明與化學》課程,被學生贊譽為“我們的寶藏老師”。
談到發起這項大賽的初衷,繆煜清指出:“各學科之間雖然有分界,但世界是一個整體,不能因學科分割而束縛我們對大千世界的探索。舉辦這樣的大賽,還有助于打通文理工之間的學科壁壘,讓學生發現科學的真、善、美,獲得成長的智慧。”
我代表中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協會出席大賽啟動儀式并致辭,頗多感慨,特填《清平樂》一首,以示褒贊,以表情懷:“大賽定調。智慧拼青少。與眾不同為首要。爭競看誰奇妙。//化學奧秘無窮。知識融會相通。碰撞思維出彩,創新靈感成功。”
標簽: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