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環球最資訊丨當心!打呼嚕竟然會有致死風險

發布時間:2023-06-30 13:32:57 來源:科普時報 責任編輯:caobo

近日,霍啟剛患上睡眠窒息癥的消息登上微博熱搜。什么是睡眠窒息癥?它會給人帶來生命危險嗎?

睡覺打呼嚕、張口呼吸是主要臨床表現

睡眠窒息癥,醫學上又稱為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是因氣道阻塞等原因,導致睡眠時頻發呼吸暫停或者低通氣,非睡眠時表現出倦怠、工作效率下降等現象的綜合征。通過睡眠監測,在大于等于4小時的有效睡眠過程當中,平均每小時的呼吸暫停加低通氣次數(AHI)在5次或以上,每次暫停時間持續10秒鐘以上,即可診斷為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


【資料圖】

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的主要臨床表現有睡眠中打呼嚕、張口呼吸、頻繁呼吸停止;睡眠中反復憋醒、睡醒后頭痛、血壓升高;夜間出現心絞痛、心律紊亂;睡覺不解乏、白天困倦、嗜睡;記憶力減退、反應遲鈍、工作能力降低等。其中,每小時AHI達到5到15次屬于輕度睡眠呼吸暫停,16到30次為中度睡眠呼吸暫停,大于30次為重度睡眠呼吸暫停。

常見原因包括肥胖和氣道異常

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的常見原因包括以下幾個:

肥胖。體重超過標準體重的20%,或者體重指數大于等于25的肥胖人群,可導致氣道脂肪過度堆積和頸部脂肪壓迫。因此,肥胖人群多伴短粗頸,頸圍與AHI呈正相關。

年齡和性別。成年后隨年齡增長患病率增加,70歲以后患病率趨于穩定;男性患病者明顯多于絕經前女性,女性絕經后患病者增多。

上氣道解剖異常。包括Ⅱ度以上扁桃體肥大,鼻腔阻塞如鼻甲肥大、鼻息肉、鼻部腫瘤等,軟腭松弛、舌體肥大、舌根后墜等。

另外,有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家族史,長期大量飲酒、吸煙,服用鎮靜催眠類或者肌肉松弛類藥物,以及罹患某些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低下、肢端肥大癥、垂體功能減退、淀粉樣變性、聲帶麻痹、長期胃食管反流的人群,都屬于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的高發人群。

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有致死風險

睡眠過程中反復發生氣道阻塞,不能正常呼吸,導致血液中的氧含量降低、二氧化碳增多,可引起心率增快、血壓上升、血管壁損害等。如果血液中的氧含量降低到一定程度,人體就會啟動“保護”機制,通過喚醒大腦,強制發出指令,使氣道擴張肌肉工作,從而解除阻塞。這種機制可以避免血液中氧含量過低導致的危險,但同時也干擾了正常睡眠過程。

如果睡眠過程中反復出現呼吸氣流降低或停止,會使全身組織器官反復缺血、缺氧,導致機體分泌許多有害的炎癥因子,造成細胞損傷,最終導致多器官功能損害,引起高血壓、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糖尿病和腦卒中等慢性病的發生。此外,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還可引起機體的內分泌代謝紊亂,導致性功能障礙,以及機體免疫力下降,甚至造成惡性腫瘤的發生。

如果睡眠時血氧總是處于較低水平,機體逐漸耐受了低血氧狀態,喚醒大腦的“保護”機制就會越來越不敏感。久而久之,即便血氧降到很低,大腦可能也沒反應,當低血氧超過一定限度時,人體有可能直接導致腦水腫和窒息死亡。常發生在夜間的、原因不明的猝死,其元兇之一就是呼吸暫停。

防治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首先需要針對病因進行治療,糾正基礎疾病。

一般治療包括控制體重、適當運動;戒酒、戒煙、停用鎮靜催眠等可引起或加重該病的藥物;保持側臥位睡眠,或者采用睡眠監測報告上睡眠呼吸暫停發作次數最少的體位;白天避免過度勞累。

氣道內正壓通氣治療(又稱為呼吸機治療)是目前最主要的治療方法,可以根據不同的阻塞類型,選擇不同類型正壓通氣治療。

另外,醫生還可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選擇口腔矯正器治療或外科手術治療。

(作者系北京小湯山醫院中西醫結合康復科/睡眠醫學門診主治醫師)

標簽:

上一篇:游泳池里暢玩 小心這幾種“游泳病”
下一篇:最后一頁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