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咸陽城外有種咸湯面,唐代軍民多有流行咥面,曾見過唐軍中有位大力士一頓咥面一十八碗的驚心場面,想必愛吃面食的秦人秦地必將此等美食流傳至今。”這段文字是小高鬼創作的《外星小狌獸》對咸湯面的另味描述。
作為這本書的策劃,秦地我從來沒去過,咸湯面僅僅在賈平凹的敘述中有所了解。飲食味道這東西因人而異,文字側寫天花亂墜,吃到每個人的嘴里反倒是另一番風味。所謂“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馬可波羅(傳說馬可波羅把中國餡餅帶到意大利就成了比薩)”,沒吃過沒見過,很難有“共味”,也就成了一種遺憾。
反過來再說《外星小狌獸》,這本書很奇特,當我讀完后就老想著去趟秦地逛逛。里面的故事從洪荒中古寫到盛唐長安,故事基本都在八百里秦川上發生的。涇渭分明的地域歷史厚重,從炎帝開始就是中華文明性格的歸屬地。而我這個姓氏又是從“羋”姓演化來的,羋的祖先就出自炎帝部落。看來,這一趟“尋根”之旅是必不可少了。
選擇來銅川耀州,是因為這里是《外星小狌獸》作者小高鬼的老家,當然也是咸湯面的老家。初到銅川,我便先奔市里的博物館。每到一地必先打卡當地博物館,可能是我多年的習慣。但咸湯面的介紹我沒找到,而銅川的歷史卻大大震撼了我,這個博物館的每一件默默無聞的物件放在我的家鄉,都有資格成為鎮館之寶。
第二天,老友小高鬼請我在他家樓下咥了碗咸湯面,對于銅川人平淡無奇的家門口味道,必在“當時、當地”才能感受“那個味道”。聽銅川人說咸(當地人讀“韓”音,形象地表明是鹽放多了)湯面出了銅川開不了分店。我想,就是這份獨享私咥還能成就一種特有食物的玩味性,而非普天下放之四海而皆準能涵蓋一切。出身銅川的《外星小狌獸》之奇特奧妙當蘊含其中,使之成為不那么標準化、自有一套體系的“奇書”。
銅川耀州今有煤礦,舊有古窯。古窯里有獨家特有的四件套酒具:倒流壺、鳳鳴壺、陰陽壺、公道杯。陰陽壺可內藏兩種酒水,有機關控制使其選擇性地從一個壺嘴里流出。這般古代“黑科技”早些年我只從田連元先生的評書中聽過:《金沙灘雙龍會》里,這把只出現在科幻文學中的神奇機關壺毒死了楊大郎……而今天,在耀州陳窯我見到了。另一件倒流壺就更富有幻化色彩了,倒灌正流、滴水不漏,要不是幾年前偶然發掘出,今人尚不知我們的秦川古人有這等科幻造物力。
臨別前,與小高鬼兄去了文學家和谷老師的書房,書房內筆墨紙硯一應俱全,書房外的山頂,有處新晉開發的秦人部落景點,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齊備。一文一武殊途同歸,正是我在耀州——銅川——秦地的真實感受。咸湯面的內在嚼勁加上倒流壺的神奇想象力并舉,這種并行不悖的力氣讓這里不同,因而,《外星小狌獸》也是與眾不同的。
(作者系《科幻立方》創始人、百花科幻文學獎發起人)
《外星小狌獸》,小高鬼著,百花文藝出版社2023年5月出版。
《山海經·南山經》中的“狌狌”酷似猿猴,能感知人過去的經歷,因貪酒常被人類所擒。有一只小狌獸活了千年,收留它的是大唐貴人楊玉環。千年之后,女孩藍姿偶得小狌獸,遠赴他鄉尋找貴人之死的謎團。在小狌獸的要求下,藍姿與吳迪、蘇辛一道踏上探秘之旅,卻經歷了一段穿行于古今的文化秘境,揭開了小狌獸的傳奇一生。小說構思巧妙,可讀性強,能激發青少年的探索欲望,并成長為有益于社會的人才。
標簽: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920 891 263@qq.com 備案號: 京ICP備2022016840號-87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