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洪水過后,如何撫平心理創傷

發布時間:2023-08-18 11:53:54 來源:科普時報 責任編輯:caobo

近兩個月來,全國多地接連遭受暴雨和洪水的襲擊,不僅摧毀了部分房屋和基礎設施,引發城市內澇,使環境、水源、食品遭到污染,同時還對個人和家庭造成了巨大的創傷和威脅。災區居民往往面臨著物質損失、家庭分離、生命威脅等諸多困擾,這些經歷都會給個體心理帶來不良后果。


(資料圖片)

洪災過后,易出現創傷后應激障礙等心理問題

災后心理健康是公眾適應重建的基礎,只有身心健康的人們才能更好地應對災害帶來的后果,更好地投入重建工作中。洪災后常見心理問題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是創傷后應激障礙(PTSD)。在洪水中失去親人、目睹極端恐怖場景等經歷都可能引發創傷后應激障礙。受災者可能出現被回憶和噩夢持續干擾、情緒不穩定、易于激惹等表現。

二是抑郁和焦慮。洪災會給幸存者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包括對財產損失、家庭分離的焦慮和失去安全感等,導致抑郁和焦慮情緒增加,出現情緒低落、失眠、心慌等。

三是社交障礙。失去家園、財產損失以及對未來的擔憂可能使受災者感到沮喪、孤獨和無助,因而會避免與他人建立聯系,減少社交活動。

四是焦慮和恐懼。洪災發生后,人們可能對類似災難的再次發生會感到擔憂和恐懼。這種焦慮和恐懼會使人們過度擔心安全問題,甚至出現強迫行為或恐懼癥狀。

五是生命意義感降低。洪災可能會讓個體重新審視生活的意義和價值。面對災難的沖擊和損失,一些人可能會陷入困惑和迷茫,需要重新尋找生活的目標和意義。

進行心理調適,首先要接受消極情緒

恢復心理健康對于災區居民尤為重要。如果災民的心理問題得不到及時關注和處理,可能會形成長期的心理困擾。災后,該采取哪些方法來恢復心理健康呢?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

接受消極情緒。對于消極情緒,首先應該做的是接受。在面對或認識到可能對自己有威脅的事件時,產生消極情緒是個體正常的心理反應,這源自個體對自己生命的保護。洪水來勢洶洶,事態發展快而嚴重,面對這樣的情況大家有著抵觸情緒,產生恐懼、焦慮等消極情緒是十分正常的事情。我們要相信國家和政府,以及奮戰在一線的工作人員。只要堅定信心,同舟共濟,我們就一定能戰勝洪水。

重建社會支持系統。與親友保持聯系,試著通過電話、視頻等方式與他人交流,把自己的情緒表達出來,尋求家人、朋友的支持。親友間可以在心理上互相支持、加油打氣,營造出溫暖、積極的氛圍和心態。同時還可以參與社區重建活動,并加入志愿者組織等,與他人分享經驗和困難,相互支持,建立積極的社會支持系統。

規律作息、釋放壓力。規律的作息、正常的飲食有利于我們保持良好的身心狀態并維持積極的情緒。洪災期間,部分被轉移群眾長時間待在屋子里或帳篷中可能會坐立不安、吃不下睡不好。也有的人可能會覺得空虛、無聊、乏味、厭倦,或是不知所措等。當感到處于壓力或焦慮時,就和朋友們傾訴一下,聊聊天,分享點有趣的內容,以緩解壓力,共渡難關。

此外,在交流的過程中不要和親友過多溝通疫情相關傳言,因為這些傳言真假難辨,容易造成集體恐慌。

面對洪災,了解準確的信息,掌握正確的預防方法是非常必要的,但一定不要過度恐慌。沒必要每隔一分鐘就去刷新實時播報。網絡上,部分信息真假難辨,越關注這些信息,越會放大內心的壓力和恐慌,變得更緊張。因此要做到不道聽途說,不傳遞任何導致恐慌或恐懼的信息。

相關鏈接

個人心理調適的小妙招

做好災后個人心理調適,下面幾個方法簡單易行,不妨一試。

平緩呼吸法。吸氣、屏氣、呼氣,每個環節均默數5秒,吸氣時通過鼻腔緩慢而充分地將空氣吸到身體最深處,呼氣時通過鼻腔或口腔緩慢呼出,完全呼出氣體后可正常呼吸2次。循環上述步驟,每次練習3到5分鐘。

肌肉放松法??梢圆捎闷教苫蚨俗淖藙?,放松順序可遵循自上而下,從頭到腳,反之亦可。

蝴蝶拍。閉上眼睛或者半合眼,雙臂交叉放在胸前,雙手交替擺動,輕拍雙肩,同時緩慢深呼吸。如此重復數次,感覺舒適放松為宜。

保險箱技術。這是一種通過想象來完成的負性情緒處理技術。通過有意識地對內心積攢的負性情緒進行“打包封存”,個體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從這些負性情緒及消極觀念中解放出來。

(作者系哈爾濱醫科大學心理學博士、深圳市羅湖醫院集團博士后)

標簽:

上一篇:近600個機器人同場“炫技”—— 看,它們在“各顯神通”
下一篇:最后一頁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