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這項研究有“味道” 腸道微生物助你“重返青春”?

發布時間:2022-05-22 09:27:35 來源:科普時報 責任編輯:caobo

科普時報記者 史 詩

(視覺中國供圖)

最近,英國科研團隊做了這樣一個實驗,他們選取年輕小鼠和年老小鼠交換對方的糞便微生物,發現移植年輕個體糞便的老年鼠多器官層面的衰老標志物都得到逆轉。而此前,已經有一些研究開始設計口服式的糞便微生物膠囊,幫助改善肥胖和代謝綜合征患者的胰島素敏感性。

看來,人們為了“重返青春”真是絞盡腦汁。不難發現,這些研究都指向了人人都有的腸道微生物。腸道微生物是干嘛的?它們是以一種怎樣的形式存在?關于腸道微生物,科學家們還真做過不少有趣的研究!

腸道微生物能抗衰老?

在此之前,先認識下我們的腸道。腸道是人體消化吸收的重要場所,同時也是重要的免疫器官,像一個屏障,在維持正常免疫防御功能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腸道微生物(腸道菌群)則是存在于動物腸道中數量龐大的微生物群組,人體腸道內的微生物超過99%都是細菌,大約有10萬億個。這些細菌大致可以被分為有益菌、有害菌和中性菌三類。

中國細胞生物學會會員、清華大學醫學院在讀博士生欒曉東告訴科普時報記者,腸道微生物里的有益菌,也可以稱為益生菌,主要是各種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是人體健康不可缺少的要素,可以合成維生素,參與食物的消化,促進腸道蠕動,抑制致病菌群的生長,分解有害、有毒物質等。“也有一些有害菌,數量一旦失控大量生長,就會導致疾病,當我們吃一些不那么新鮮的食物,引起腸道內的大腸桿菌超標,就可能會引起腹瀉。”欒曉東說,不過大部分有害菌都是一過性的,不會長期貯存體內。

欒曉東認為,目前這個研究只是簡單的觀察性定性研究,認為其發揮了抗衰老的作用。“現階段的研究還只是一種關聯性的研究,證明了腸道微生物與逆轉衰老有關,但到底是哪一個細菌逆轉了衰老,這些都還需要深入研究才能得出確切結論。”欒曉東說。

腸道與大腦能溝通?

此前有研究稱,腸道微生物可以用于治療阿爾茲海默癥等神經類疾病。欒曉東告訴記者,在以往研究中,科學家通過研究腸道微生物與阿爾茲海默癥、自閉癥等疾病的關系,提出了腸腦軸這一關聯性概念,證明大腦和腸道之間是有互動的。二者之間的聯系是通過中樞神經等一系列神經和胃腸道之間的生化信號交流進行的,是雙向信號溝通網絡。

他舉例稱,有一些交感神經分布在人體的食管、胃部、小腸、結腸等位置,當一個人吃了某些食物后引起腹瀉,可能也會令心情變得很差,這個過程可能就是通過交感神經進行傳達的。“目前來看,腸道微生物最多是可以緩解某些疾病的癥狀,用于治療疾病本身還為時過早。”欒曉東表示。

腸道微生物決定胖瘦?

由于肥胖已成為世界性難題,腸道微生物和肥胖的關系受到了廣泛關注。但你身邊是不是也有這樣的朋友,他們吃得多身材還苗條?確有實驗數據顯示,肥胖志愿者75%腸道微生物基因來源于放線菌,而瘦型志愿者42%的腸道微生物基因來源于擬桿菌門。當胖瘦兩類人的糞便互換移植后,胖人瘦了,瘦人變胖。欒曉東分析原因:一是胖人腸道的某些菌群可能幫助瘦人吸收了更多營養;二是瘦人在移植胖人的糞便微生物后,某些菌類可能偏好高熱量食物,通過腸腦軸刺激促使瘦人更喜歡吃油炸食品或甜食,從而變胖了。

“有科學家還做過另一個非常有趣的研究,發現‘夫妻相’居然與腸道微生物有關。這是因為生活中夫妻接吻時,會互相交換口腔菌群;一起生活時,受相近的飲食結構影響,導致腸道菌群相近,也可能間接導致長相、身材也越來越相似。”欒曉東補充道。

此外,欒曉東還對糞便微生物膠囊提出一些思考:如何定義提供者是年輕又健康的;雖說口服的是糞便微生物,但大多數人還是難以接受的,這是否涉及科學倫理問題?“我認為更好的實現方式是找到某種物質或者某幾類物質,而不是使用混雜的糞便。目前,國外一些糞菌銀行庫也是用于治療某些疾病。”欒曉東說。

如何維護腸道健康?

對于益生菌和酵素,你一定不陌生。如今,很多人選擇口服這些產品來保護腸道健康。“改善作用沒有我們想象得那么大。”欒曉東提示,益生菌是否會穩定在腸道里還很難說,因為胃是一個很強大的消化系統,通過胃部消化后能夠進入腸道的益生菌十分有限。

欒曉東解釋稱,對于健康的人來說,平時除注意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放置時間過長的食物、腐敗的食物外,還要減少使用抗生素的頻率,特別是要注意抗生素的濫用。我們的腸道微生物具有自身調節功能,通常不需要過度“保養”。

標簽: 廣泛關注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