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中國供圖
每個人一生的發展固然要靠自我奮斗,但同時也要順應時代潮流,洞悉社會發展的需要,才能更好地規劃人生方向。最近有兩條新聞值得莘莘學子關注,一個是人社部公示了18種新職業,另一個是教育部公布了2021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顯示新增1961個專業點、撤銷804個專業點,31種新專業列入《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在學習專業和職業選擇的增減之間,年輕人應該如何調整自己的人生規劃?
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增減問題
(相關資料圖)
長期以來,調整大學的專業設置是教育部的常規操作。一是自然淘汰,主管部門認為辦學指標達不到要求,或者畢業生缺乏就業競爭力,自然就取消了。二是學校內部優化,這次新增的很多專業,比如人工智能、大數據金融、科技智能、醫學工程,都是從傳統項目中優化而來。三是急需學科,例如教育部公布了急需的學科專業,有考古學、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華早期文明、國際傳播、量子科學與技術、高端裝備等數十個,有的是傳統領域但供不應求,有的是響應國家戰略和行業發展,針對解決現實問題而增進學科交叉融合。
近年來,人社部已經發布了4批新的職業名單。近日公示的18個新職業,都是根據產業結構、就業市場的變化而增加的。比如,基于數字化經濟需要的有機器人工程技術人員、數據安全工程技術人員、數字化解決方案設計師、數據庫運行管理員、信息系統適配驗證師、商務數據分析師。基于綠色經濟需要的有碳匯計量評估師、建筑節能減排咨詢師、綜合能源服務員。屬于傳統行業升級的有農業數字化技術員、煤提質工、城市軌道交通檢修工、民宿管家。隨著國家政策變化出現的有退役軍人事務員、家庭教育指導師、研學旅行指導師等。
新職業的出現和大學專業的增減,都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年輕人應該用發展的眼光看待這些變化,并且在變化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選擇。
提高綜合素質應對變化
變,是唯一的不變。面對瞬息萬變的時代,解決之道是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教育重在培養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協作能力,基本的品格素養才能保障靈活應對未來的變化。
面對變化也要積極調整思維,學會發現問題中的機遇。比如有些專業取消了招生,如果你已經在這個專業就讀,也不必過于擔心,說明這個專業是有需求的,只是需求在減少或調高了要求,減少了招生者也意味著就業競爭減少了。其次,嘗試向相鄰的方向轉化,比如數學專業可以轉向大數據分析、金融行業可以輔修計算機、計算機不妨輔修心理學,達到1+1>2的作用,或者考研時根據增加的專業調整方向。
一招鮮吃遍天的時代過去了,新專業、新職業需要交叉學科知識和綜合素質。例如,民宿管家不僅是傳統酒店服務,提供客戶住宿、餐飲,還要了解當地自然環境、文化與生活方式,為顧客提供定制化服務體驗,甚至需要一定的美學修養。家庭教育指導師既需要教育學理論、心理咨詢技能、法學背景,還需要共情能力和高超的溝通技巧。
清晰了解自身職業傾向
無論專業如何調整、職業如何變化,底層邏輯是不變的:了解社會發展需要,結合自身個性特點和職業傾向,去選擇發展方向。一些年輕人不知道自己適合做什么,那就回顧自己在生活中,做什么事情廢寢忘食。這里就隱藏著你的興趣所在。再者,還可以做職業傾向性測試,了解自己的職業傾向性類型,比如研究型、社會型、藝術型、常規型、現實型或企業型等。
可持續的人生規劃,只有順應社會需要,同時跟先天氣質、優勢領域、追求目標以及個性特點相結合,才能更好地發揮所長,主動適應工作變化。“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年輕的你正如藝高膽大、頑強拼搏的弄潮兒,在時代的驚濤駭浪中乘風破浪。
(作者系親子作家、金牌閱讀推廣人)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