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全球播報:每一個絕望的孩子都渴望“被看到”

發布時間:2022-07-01 05:55:54 來源:科普時報 責任編輯:caobo

近日,高考剛剛公布分數,一個已經過了本科分數線的考生認為沒有達到目標而自殺。前不久,上海一童星疑因校園霸凌跳樓的事件也在網上發酵。每一個悲劇背后,都有一個絕望的孩子。這些讓人痛心的新聞,折射出青少年心理教育和生命教育的缺失。如何加強心理建設,保護青少年的生命,是每個教育者和家長都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資料圖片)

學業受挫不代表人生失敗

學業壓力沉重,是青少年自殺的最大原因。一個小學生因為沒有完成作業,從15樓跳下,跳樓前還在反思:“為什么我什么都不行?”還有一個小學生自殺前留言:“我終于可以好好睡一覺了。”來自小小生命的絕望,讓人不忍直視。

家庭和學校應摒棄單一教育,找到多元價值。價值單一、手段粗暴的教育會掏空孩子的生命力,一旦學業受挫就感到走投無路。家庭作業未完成、考試失利,只意味著孩子需要幫助,不代表人生失敗。世界很大,人生很長,可以做的事情很多,每個孩子在多元的時代都能找到自己的價值所在。

家長要用包容的心進行挫折教育。所有人都會犯錯,不允許犯錯就是家庭教育中最大的錯。每一步踉蹌學步都來自無數次跌倒,比起要求孩子絕對正確,不如教給孩子如何從錯誤中學習。孩子無法體驗不同的人生,沒有看到不確定性也是人生的一部分,如果始終被挫敗的羞恥感所包裹,缺少生命的韌性,或早或晚都會被壓彎。

幫孩子建立內心的充盈和自信

人際關系沖突也是造成青少年想不開的重要原因。家庭之外,教師的行為失當和校園霸凌,包括孤立、羞辱、冷暴力,都會成為孩子沖動的導火索。很多孩子難以啟齒,一是覺得丟臉,二是害怕父母怪罪,三是擔心加重霸凌。父母要留意孩子的情緒變化,平時就體現出對孩子的支持,幫助孩子建立起內在的充盈和自信,遇到外界打擊時能積極尋求合理合法途徑來捍衛尊嚴。

然而,有的家庭里,親子關系扭曲,一些父母忽視孩子的興趣和情感,生命的支點寥寥無幾。據媒體報道,一名高中生自殺后,留下了2800字的絕命書,說從小父母要求嚴苛,從來沒有感受過一丁點兒的愛,除了學習成績,自己在父母心目中沒有絲毫價值。遺書讓人淚目,本應為孩子遮蔽風雨的家,怎么成了最大的風雨?

此外,類似因被家長當眾打耳光,當場跳樓、跳橋的新聞也會發生。家長、教師作為成年人,應該用理性呵護孩子的尊嚴。如果失手打了孩子,要盡快道歉,不要把他一個人留下。

心理疾病需要正視

心理疾病的困擾,也容易導致孩子走上不歸路。近年來,我國10-24歲青少年抑郁障礙的患病率顯著增加,國家衛健委曾將青少年列入抑郁癥高發重點人群。但是很多家長出于偏見,寧可認為孩子有生理疾病或者個性缺陷,也不愿意認為孩子有心理問題,甚至對孩子的痛苦視而不見,導致心理疾病得不到及時治療,最終釀成無可挽回的后果。

人的心理和身體一樣,也會生病,病了就應該及時就醫,而不能為了“面子”漠視孩子的病情,也不要期望孩子可以自愈。作為家長,不應該諱疾忌醫,在必要的時候,一定要尋最專業心理醫生的幫助。

生命教育不可或缺

在很多家庭里,完全沒有生命教育,這也是失當的。在不少家長的認知里,死亡是一件需要“避諱”的事,刻意回避跟孩子討論“死亡”,甚至否認、打壓孩子關于生死的好奇。正常渠道得不到交流,孩子就會從其他渠道獲得一知半解、魚龍混雜的認知。對死亡的無知、理性大腦發育的不成熟,出現了一些沖動自殺的悲劇。

其實,死和生一樣,都是需要坦然面對的事情。家長應該和孩子坦率討論生與死,平時可以就社會新聞和孩子展開坦率的交流,以一種冷靜的態度問:遇到這種情況,你會怎么做?你如何理解死亡?無論孩子如何回答,都不要輕率反駁,給予正面回應,并溫和而堅定地告訴他:生命只有一次,遇到問題就想辦解決問題,而不是放棄生命。

焦慮的父母啊,請把目光放得長遠一些,學會全面、發展的眼光來看問題,今天過不去的坎,站在更高的點、更長的時間河流,就是微不足道的塵埃。多一點溫暖和關懷,多一點支持,孩子的人生路就能走得更堅定更穩健。

(作者系親子作家、金牌閱讀推廣人)

標簽: 心理疾病 金牌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