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你每天都關心的體重,來源于質量。至于為什么會有質量,則是一個神秘的問題。物質世界由各類微觀的基本粒子組成,那么基本粒子的質量從何而來,則是關乎宇宙本原性的“終極”命題。被證實的科學理論認為基本粒子的質量來源于通常稱為“上帝粒子”的Higgs機制。2022年7月4號,趙政國院士等中國科大物理學院的教授們聯袂主講,以科普報告的形式紀念“希格斯粒子發(fā)現十周年”。
趙政國院士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長期從事粒子物理實驗研究,曾任北京譜儀實驗負責人,中國物理學會高能物理分會主任;現任中國物理學會副理事長。曾獲中國科學院杰出科技成就一等獎、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物理等重要獎項。
盧建新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長期從事量子引力,特別是弦/M-理論的研究。負責組建了中國科大交叉學科理論研究中心及近期由國家基金委理論物理專款資助的“彭桓武高能基礎理論研究中心”。2002年度中國科學院 “引進國外杰出人才”, 2005年度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2004年度教育部長江特聘教授。
希格斯粒子在粒子物理的“標準模型”中起關鍵性作用,她通過神秘的對稱性破缺機制給基本粒子帶來質量,她和高深莫測的量子真空息息相關,她也被認為在宇宙演化的極早期起著重要作用。粒子科學探究微觀世界的各類本性問題,百年來,人類的探索歸納總結為描述微觀世界的標準模型。該模型中最后一個被實驗發(fā)現的基本粒子即是希格斯粒子。她的尋找和發(fā)現歷時近半個世紀,最終于2012年7月4號,由歐洲核子中心大型強子對撞機LHC上的ATLAS和CMS實驗宣布發(fā)現。這一重大發(fā)現直接促成了提出該粒子假設的理論學家 Peter Higgs與Francois Englert獲得2013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中國科大ATLAS實驗組在希格斯粒子的發(fā)現與研究中一直起著重要作用。
聯袂參加本次科普報告會主講的另外四位年輕教授都深度參與希格斯粒子研究課題,他們是青年學者中的佼佼者,在各自的領域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績。徐來林教授以“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粒子物理學的研究背景和特點”為題;張揚教授講述的題目是“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希格斯粒子的理論背景與期待”;吳雨生教授報告的標題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大型且精密的實驗探測”;楊洪洮教授跟大家交流的題目是“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希格斯粒子的發(fā)現與未來展望”。教授們希望結合自己擅長的研究領域,跟公眾交流希格斯粒子研究的意義以及她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本次活動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物理學會安徽分會主辦,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院、核探測與核電子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彭桓武高能基礎理論研究中心(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粒子科學技術研究中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交叉學科理論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研究中心六家單位共同承辦。活動在趙政國院士的直接指導下,由中國科大吳雨生教授、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研究中心主任湯書昆教授、中心辦公室主任何勇副研究員具體進行了科學傳播專題策劃。
報告會主會場設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東校區(qū)物質科研樓三樓報告廳,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領導開幕致辭,著名科普大V袁嵐峰博士擔任活動主持人。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研究中心抖音號、蔻享學術以及“科技袁人”欄目同步網絡直播,7月4號上午8:30歡迎感興趣的朋友在線參與交流討論。
直播地址:https://v.douyin.com/YpRCPj8/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