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飛虎,1954年出生于湖南平江,是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的開拓者和領軍人物,我國著名的水肥專家。202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圖片由作者提供)
一提到新疆,很多人就會聯想到干旱、缺水、寸草不生等詞語。然而,“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卻讓那里的農業生產走出了高效利用水肥資源的新路子。這項技術的創立者,就是尹飛虎。
白手起家,開發復合肥磷酸二氫鉀
(相關資料圖)
1992年,新疆農墾科學院院長劉守仁把創辦“農業新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的重任交給了尹飛虎,希望他能闖出一條科研單位興辦經濟實體的路子來。
經過廣泛調研后,尹飛虎選準了生產“磷酸二氫鉀”項目??墒牵粺o經費,二無生產場地。怎么辦?
他先向院里借了20萬元啟動資金。然后和同事們一道,憑著人拉、肩扛,手工作業,把一個廢棄露天電影院建成了一座簡易廠房,并安裝了簡單的肥料生產線。
1993年7月,肥料廠正式投產后,尹飛虎帶領科技人員頂著酷暑,研發、生產了當時新疆十分短缺的磷酸二氫鉀,當年就實現利潤5萬元。
生產磷酸二氫鉀需要大量磷原料。為穩定原料供應、降低成本,尹飛虎大膽決策,在磷礦石豐富的貴州建立原料基地,從而保證了磷酸二氫鉀產量持續增長。
汗灑地頭,潛心研發滴灌肥
1996年,兵團引進了以色列的滴灌技術。經過攻關改進,使新疆的節水農業取得了快速發展。
為了提高滴灌條件下的肥料利用率,尹飛虎決定開發滴灌專用肥,首先要解決肥料中磷元素的水溶性問題。
為摸清磷元素在土壤中的運移規律,需要定期做同位素監測。但磷的同位素輻射性強,試驗時要穿戴防護服,很多人不愿意做此類工作。尹飛虎身體力行,經常在試驗田里一干就是大半天,汗流浹背。
在一次試驗中,尹飛虎偶然發現:采用熱法磷酸工藝生產時,磷酸二氫鉀中的磷不僅水溶性好,而且有害物質少。這個發現成為研發水溶性肥料的重要突破口。在此基礎上,他創造性地構思了一套固態滴灌專用復合肥的生產工藝。
通過4年研究,尹飛虎團隊研發出了全溶性噴滴灌專用固態復合肥。這種肥料可以溶解在滴灌的水中,直接滴入作物根部,實現水肥同施。為此,可節約成本30%左右,增產10%以上。
2009年以來,尹飛虎團隊帶著“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走進河北、內蒙古、黑龍江、廣東等10多個省(區),在棉花、小麥、玉米、紅棗、葡萄等10多種作物上推廣面積6700多萬畝,并開始在中亞和非洲部分國家進行示范,取得了顯著的經濟、社會及生態效益。
獨辟蹊徑,對微咸水進行淡化處理
當新疆現代農業快速發展時,尹飛虎又開始思考未來新疆大農業持續發展的限制因素及其解決途徑。
針對新疆水資源極度匱乏的問題,他想到了淡水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地下咸水、微咸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問題。
關于淡水資源高效利用的問題,他提出要解決好明渠(包括土渠)輸水方式水資源利用率低的問題。
關于新疆地下咸水、微咸水資源開發利用問題。他獨辟蹊徑,提出了兩條途徑:一個是用先進技術對微咸水進行淡化處理;二是引進或者培育一些耐鹽的魚、蝦品種,發展咸水養殖業。
針對滴灌農田土壤耕層鹽分上升的問題,尹飛虎團隊近年來創制和推廣了滴灌農田土壤鹽漬化灌排協同防控技術,并制定了技術規范。
現在,他又開始策劃和示范新疆“健康種植”的理念和技術,如用植物源農藥、微生物農藥替代化學農藥防治作物、林果病蟲害;通過滴灌水藥一體化技術對土傳病害、地下害蟲實施無死角消殺等。
尹飛虎說:“農業技術研究沒有盡頭,只要還能干,我會一直干下去。”他就是這樣一位心中始終裝著新疆大農業的科學家。
(作者系新疆農墾科學院棉花所研究員)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