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們飽受學習或工作的壓力之苦,最常說的話就是“我太需放松一下了”??墒窃凇胺潘伞睍r,腦海里經常會飄入“該死的代碼漏洞反復出現”“我又考砸了”等負面信息。這種越放松越累的癥結在于,還沒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意識放松。這時候,我們需要正念練習——一種被腦科學和心理科學普遍認可的腦放松方法。
堅持正念練習有益于情緒管理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正念也稱為專念,是在心理科學的基礎上,開展自我覺知的方法。它強調聚焦于自我的覺知之上,與我國的哲學家、心學家王陽明主張的“不假外求”有異曲同工之處。在醫學上,正念被作為認知療法,用于輔助治療抑郁、焦慮、睡眠障礙等問題,且證明有效。隨著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腦電圖(EEG)等科學手段的出現,能從生理數據方面得到測量印證——堅持正念練習有益于情緒管理和提升注意力。
正念是對當下的覺察,相關定義有很多,筆者更傾向引用心理學教授喬恩·卡巴金的描述,即正念是“一種主動地、不加判斷地、如實客觀地留意當下而出現的覺知”。這三個條件缺一不可。
依據覺察的對象,正念分為對感官的覺察和對意識的覺察。初級練習者推薦以感官覺察為主。比如,正念呼吸側重于“覺察”呼吸狀態,而不是像吐納一樣“控制”呼吸。此時此刻不管呼吸的節奏如何,只需要安心地感受呼吸時氣息在鼻孔流動的感覺、身體起伏等。當然,一旦我們將注意力放到呼吸上,呼吸自然會變得柔綿細長。呼吸覺察是所有覺察的支點,北京大學第六醫院睡眠科主任醫師孫偉將“呼吸覺察”形象地稱為意識“錨”。當意識溜走時,首先想到的是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
身體覺察又稱為“身體掃描”,帶著主動意識,去感受自己身體。身體覺察的形式很多,隨時隨地,任何姿勢均可,用心去感受肌膚的任何感覺,包括酸痛與緊繃,與衣物接觸的絲滑感或顆粒感等,不要去想是否喜歡這種感覺,只需要做到“不加判斷地覺知”。
可隨時隨地通過各種途徑練習
味覺、視覺、聽覺、嗅覺和觸覺,任何一種感覺都能作為正念練習的途徑。比如吃東西,重要的不是我們品嘗到什么,而是關注吃東西時口腔感受到的味道,咀嚼、吞咽等動作所帶來的即刻感受。比如我們平常洗碗,可能匆忙地洗完沒什么感覺;但當帶著正念去洗碗時,能感受洗碗過程的細節,比如手與盤子、與水接觸的感覺,是硬的還是軟的等。
正念練習可隨時隨地開展,動靜皆宜。比如覺察抬腿過程中肌肉的感覺,落腳的那一刻腳與地面接觸的感覺,伸展過程肌肉的松弛或緊繃感覺,都可以作為正念練習的入口。
華東理工大學陳亮教授是國內較早科學、系統地研究正念的學者之一。他創造的“斷念頭”練習方法有助于練習意識覺察,大致是在限定的時間內,主動留意隨時涌入的念頭(想法),心里立刻默念“這是一個念頭”,不預判念頭的好或壞,然后丟掉這個念頭,接著坦然地迎接下一個念頭。
初學者不宜帶著功利心練習
如果帶著想達到某種目標,比如期望心情更加舒暢,而去練習正念,那么正念可能就離你而去,這本身也有悖于“不加判斷”的定義。
正念練習時,會發現由于分神而出現覺察對象丟失的現象。其實,發現自己的意識溜走了,本身也是一種覺察。不要因為意識溜走而懊惱,最恰當的做法就是帶著慈悲,溫柔地將自己的意識拉回來,或者將注意力駐在“呼吸”這個“錨”上,然后再繼續中斷的覺察。
正念練習本身不難,難點在于堅持實踐。只要堅持練習,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方法。
(作者系北京視友科技認知力增強訓練中心負責人)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