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天天微速訊:這個致癌突變,可以讓人狂吃不胖?

發布時間:2022-07-22 16:34:37 來源:中國科學技術館 責任編輯:caobo

圖片來源:pixabay

你有“瘦基因”嗎?這里所說的不是大學穿剛好、現在穿不下的瘦腿牛仔褲[牛仔褲(jeans)與基因(genes)英語讀音相同],“瘦基因”是在天生纖瘦的人體內發現的。最近,研究人員就找到了一種“瘦基因”,它似乎能指示人體脂肪組織燃燒更多的熱量。

“我們都知道有些人可以隨心所欲地吃吃喝喝,還從來不會長胖。”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的遺傳學家約瑟夫·潘寧格(Josef Penninger)說道。他表示,毫不費力就能很瘦的人可能是我們了解肥胖的關鍵所在。要知道,科學家如果對體重控制機制感興趣,傳統的做法是研究是什么讓人變胖的,比如飲食或新陳代謝……

圖片來源:pixabay

“但沒去真正地研究人們保持纖瘦的原因。因此,我們只是繞開了傳統而普遍的肥胖領域,轉而研究‘瘦遺傳學’。”


【資料圖】

首先,潘寧格和同事查看了愛沙尼亞一個基因組中心維護的數據庫,找出其中最瘦的注冊用戶,刪去了厭食癥患者和其他會改變體內脂肪的疾病患者;然后,他們仔細尋找這些瘦子一致擁有的遺傳標記。

有一種基因引起了他們的注意:ALK,即間變性淋巴瘤激酶基因,一段突變型與人類癌癥相關的DNA。“但我們從未證實過它的正常功能。”因此,科學家創造出了突變果蠅和突變小鼠……

“想要真正證明這一基因與人類的瘦體質相關,那它也得能讓果蠅和小鼠變瘦。而這正是我們實驗結果所發現的。”但是這個突變基因并不能讓實驗動物吃得更少。

“我們發現ALK會在我們的大腦中起作用,它的作用則是:讓我們的身體吃進同樣的食物時能燃燒更多的卡路里。”因此,大腦指示脂肪細胞去燃燒掉更多儲存的脂肪。

“人類、小鼠甚至是果蠅都能保持苗條纖瘦。因此,從昆蟲到人類,這種機制在進化上都保留了下來,我們相信,它開辟了一個全新的‘瘦領域’。”這項研究發表在《細胞》(Cell)雜志上。

圖片來源:pixabay

目前已經存在抑制ALK致癌突變型的藥物,這意味著ALK是一種可藥物治療的靶標基因。“所以也許有一天,我們真就能研制出讓我們一直都很瘦的藥。”

翻譯:阿金

審校:石云雷

引進來源:科學美國人

本文來自:中國數字科技館

標簽: 遺傳標記 實驗結果 脂肪細胞 毫不費力 突變基因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