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每日快報!夜晚沒有太陽,為何還會有熱浪?

發布時間:2022-08-24 17:44:10 來源:科普時報 責任編輯:caobo

科普時報記者 胡利娟


(資料圖片)

連日來,南方多地經歷的高溫天氣不僅白天熱,夜晚最低氣溫也超過35℃。8月20日,重慶沙坪壩22點25分的溫度依然“高居”39℃,夜晚沒有太陽為什么還會有熱浪?這熱浪來自哪里?夜間高溫有何危害?

兩大原因導致夜間高溫

我國一般把日最高氣溫達到或超過35℃的氣溫稱為高溫,連續數天的高溫天氣過程稱之為高溫熱浪。

夜間熱浪即夜間溫度持續偏高。雖然其出現在夜間,但“武力值”和“破壞值”卻不容忽視。其擅長用夜晚的漆黑來迷惑人們,使大家對其掉以輕心,隨即釋放大量熱量。

夜晚沒有太陽,為何還會有熱浪?

“造成白天和夜間高溫的物理機制與陸氣相互作用和氣象條件有關。”氣象專家表示,通常我們認為,日落后氣溫就會自然降低,但實際白天累積的能量在夜間才開始慢慢釋放。白天在大氣邊界層內積累的熱量,可以保存至夜間,所以白天高溫可以持續至夜間。

另外,在夜間,因為熱島效應等因素,城市內部持續高溫的時間會更長,溫度下降緩慢。若是在濕潤的氣象條件下(俗稱“桑拿天”),夜間有云層,像大棚的保暖罩一般蓋著,較強的向下長波輻射也能造成夜間溫度較高。

夜間熱浪的形成主要原因是兩方面:一方面城市化導致蒸發量減少和風力減弱,加強了熱島效應。另一方面,除了減少蒸發和風外,城市的黝黑道路比農村的綠色植物更低的反照率增加了白天的熱量儲存,并增強了夜間的長波熱量釋放。

總的來說,不同發展程度的城市化對夜間熱浪的貢獻不同。城市的發展程度越高,下墊面鋪路越多,滲水能力越差,對應著不透水表面積越大,地表蒸發減少卻又吸熱增多,最終則不斷地使城市熱起來。

破壞正常睡眠,夜間高溫使全球死亡率增加60%

來自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英國愛丁堡大學的合作團隊通過研究認為,在人為活動造成的氣候變化影響下,白天晚上連續熱的復合型極端高溫事件將顯著增加。到本世紀末,北半球人口暴露于這類事件的頻率或比2010年高4至8倍。

這項研究指出,如我們不進行任何減排措施,此類事件將隨著全球變暖近乎單調增長,到本世紀末,四分之三的夏季時段都可能變為白天夜間持續熱的“全天候”極端高溫。

夜間熱浪對人類社會的影響不容小覷,最重要一點,在于夜間溫度升高會降低人們的降溫能力,阻止人體從白天的高溫暴露中恢復,從而增加中暑、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風險。

一項今年8月發表于《柳葉刀—星球健康》的國際合作研究指出,預計到本世紀末,氣候變化引發的夜間高溫,將使全球死亡率增加60%。這支由中、韓、日、德、美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稱,到2090年,在東亞的28個城市,“熱夜”事件的平均強度將翻一番,溫度將從20.4℃增加至39.7℃。過高的溫度破壞了正常睡眠模式,從而增加疾病負擔。

夜間的熱環境可能會干擾正常的睡眠。而睡眠不足則會導致免疫系統、精神健康受損,并增加患心血管疾病、慢性病、炎癥等的風險。

此外,夜間高溫會增加用電負荷。以往,夏季夜間氣溫下降,空調等使用率下降,可以出現與白天不同的用電峰、谷。但在“熱夜”,人們需要整夜開空調降溫,無形中增加了能源消耗。

應對夜間高溫,飲食清淡使用透氣竹產品

對于夜間熱浪,我們能做什么?氣象專家稱,夜間高溫對人體的影響很大程度體現在睡眠上。可以采用提前開風扇或空調以降低室溫,使用透氣的竹制床上用品等。不過,在日夜兼熱的情況下,更要注意避免終日待在空調房導致缺氧引起頭疼等“空調病”。

飲食上可以清淡些,睡前避免吃大魚大肉高油食物,因為消化食物的過程也會引起體溫升高。

從長遠看,如何緩解夜間熱浪?在城市規劃建設中,對鋪路和建筑材料的選取、房屋顏色的選擇、樓棟間的間隔和通風等應有所考慮;提高對夜間熱浪的關注,讓公眾對這個“天氣刺客”有所認識有所防范。

而要從根本上減少夜間熱浪的發生,還需全球共同采取減排措施,減緩氣候變暖。

標簽: 心血管疾病 熱島效應 氣候變化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