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科普時報訊(記者羅朝淑陳曦)近日,《柳葉刀—感染病學》發表我國首個國產二價人乳頭狀瘤病毒(HPV)疫苗Ⅲ期臨床試驗終期分析研究,結果顯示,在18—45歲的女性人群中,接種該疫苗對預防HPV16/18型感染導致的宮頸癌前病變能起到100%的保護效力。
在66個月隨訪期間,無論是預防宮頸癌前病變還是持續感染,國產二價HPV疫苗接種組的累積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并且該疫苗還可有效誘導受試者產生較高且長期保持的HPV16型及18型中和抗體和IgG抗體水平,表現出良好的免疫持久性。此外,該疫苗還具有極高的安全性,隨訪期間未發生任何與疫苗接種相關的嚴重不良事件,也未發生與疫苗接種相關的妊娠不良結局和新生兒健康狀況的異常。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婦產科主任王穎梅教授在接受科普時報記者采訪時介紹,目前已確定的HPV亞型有200余種,可引起宮頸癌的高危型HPV主要有14種,其中最常見的就是HPV16和HPV18兩種,約70%的宮頸癌都是由這二種亞型感染引起。
目前,全球的HPV疫苗分為二價、四價、九價3個種類。王穎梅認為,引起宮頸癌的主要就是16、18型HPV,所以接種國產二價疫苗就能起到很好的預防作用,可以根據疫苗對年齡的限制選擇相應的疫苗,沒必要過度糾結于接種幾價疫苗。
2020年,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了《加速消除宮頸癌全球戰略》,并制定了階段性消除宮頸癌目標,要求在2030年實現90%的女孩在15歲前全程接種HPV疫苗。要完成上述目標,王穎梅認為,應該優先推薦9—26歲女性接種HPV疫苗,同時推薦27—45歲有條件的女性接種HPV疫苗。
王穎梅提醒,女性在首次性行為前接種HPV疫苗可最大化獲益。她建議,在接種HPV疫苗前應進行HPV檢測和/或宮頸細胞學篩查,若篩查結果異常,應咨詢醫生,進行陰道鏡等下一步相應檢查或治療。
“需要注意的是,接種HPV疫苗不等于終身不患宮頸癌,女性仍需定期進行宮頸癌篩查,及時篩查出其他未包含在疫苗內的HPV亞型感染及其引發的相關疾病,做到早發現早治療。”王穎梅說。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