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我國林地多,森林資源豐富,如何創新體制機制和運行模式,全面推進森林可持續經營和林草高質量發展,提升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和碳匯能力。9月5日,在北京召開的森林認證創新論壇上,來自林草業、環保、低碳等領域的專家,以及企業代表,分別就開展森林認證實現綠色發展、開展森林認證助力鄉村振興、非木質林產品認證、森林認證與碳中和實踐等熱點話題,以及創新探索之路等典型案例,展開探討交流。
會議現場。宋平 攝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守攻介紹說,森林認證是市場經濟的“信用證”和國際貿易的“通行證”,在轉變傳統的經營模式、服務林業產業轉型升級、鄉村振興、品牌建設和引領綠色消費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森林認證作為促進森林可持續經營和林產品市場準入的有效機制,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同。自2001年以來,我國逐步建立了國家統一推行的森林認證制度,構建了與國際接軌的國家森林認證體系。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科技發展中心主任王永海表示,國家林草局科技發展中心是森林認證的行業主管部門,多年來,中國林科院積極支持和參與森林認證基礎研究、體系構建、應用測試、宣傳推廣等重要工作,特別是對于構建完整的中國森林認證體系,實現國際互認做出了突出貢獻。在新的形勢下,森林認證事業面臨著許多新的挑戰和任務,成立森林認證創新聯盟,將集合社會各方面力量推動森林認證工作的進步和發展。
據了解,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森林認證創新聯盟于當天在京成立,其將堅持開放、創新、共建、共享的原則,搭建協同發展服務平臺,運用森林認證的協同創新模式和制度優勢,構建林產品精準溯源體系,探索和踐行生態產品的價值實現機制,全面提升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和生態碳匯能力,促進森林可持續經營和林草產業轉型升級,服務“雙碳”目標和生態文明建設。
森林認證創新聯盟理事長肖文發研究員介紹說,森林認證不僅是促進林草高質量發展的有效工具,還為實施鄉村振興提供了新模式,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提供了新途徑。
目前,已有6項中國森林認證標準納入國家《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2021年版),為生態產品獲得國家綠色債券金融支持提供了先決條件,為提升生態碳匯能力,如期實現“雙碳”目標提供了技術支撐和評價機制。
另外,森林認證是引領綠色消費的主要方式,正在悄然影響和改變人們的消費理念和生產、生活方式。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