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心血管疾病是威脅人類健康的“第一殺手”,全球死亡人數中心血管疾病致死占到了1/3,中國每5例死亡病例中就有兩例死于心血管病。9月29日是第23個世界心臟日。《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1)》數據顯示,我國心血管疾病患病率處于持續上升階段,心血管病患者達到3.3億人。
近期在《美國心臟病學雜志》上發表的一篇論文指出,與不上夜班的人相比,經常熬夜或上夜班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92%。
長期熬夜患心臟病的風險比正常人高一倍
在當今社會,無論是因為加班成為夜班族,還是因為近期考試、工作匯報挑燈夜戰,熬夜已成為許多年輕人的新常態。但熬夜帶來的危害很大,長期熬夜除了讓人精神憔悴、記憶力下降外,還會導致睡眠不足,擾亂人體的自主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進而引起包括心臟在內的諸多器官功能紊亂。
長期熬夜怎么會影響我們的心臟?一般來說,熬夜族通常會伴隨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吸煙、飲酒等。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能會讓漫漫長夜變得好過一些,但由此帶來的高血壓、肥胖等疾病,也恰恰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
研究表明,長期熬夜的人,患心臟病的風險比正常人高一倍。熬夜對心臟的影響是由于長時間的晝夜節律紊亂嚴重擾亂了人體內在的生物鐘,使機體分泌過多的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從而使血管收縮、血流減慢、血液黏稠度增加。
心臟也有節律,夜晚進入“睡眠模式”
晝夜節律是一種普遍存在的以24小時為一個周期的生物鐘。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發現心臟也有一個獨立的“生物鐘”,它表現為自己固定的晝夜節律,白天心率快,晚上心率慢。心臟的這種晝夜節律是依靠神經系統的調節來實現的。在地球晝夜中,大腦感受到外界光線變化,通過一些神經信號來調節心臟節律。研究表明,如果將心肌細胞分離出來放在恒定的外界條件下觀察,心肌細胞不會受到神經或其他因素的影響,一切變化都是由心肌細胞自身的調節所致。
為了更好地適應工作,心肌細胞會在白天和黑夜改變其內部鈉和鉀離子的濃度水平。白天離子狀態更適合應對人們的日常生活,無論是運動還是情緒激動,心臟總能快速跟上。而到了晚上,心肌細胞通過離子濃度變化將其調整到“睡眠模式”,讓心肌得到充分休息。如果長時間加班熬夜,逆心臟生物鐘而行之,心源性猝死等風險將大大增加。
作息規律,保證睡眠質量
如何預防長期熬夜和睡眠不足對心臟健康帶來的不利影響?首先,我們要保持科學規律的作息時間,盡量避免熬夜加班透支身體;如果熬夜加班不可避免,則必須要盡可能在熬夜后補充睡眠,保證充足的休息。需要注意的是,雖然睡眠時間個體差異性較大,但熬夜最好不要超過晚上12點;睡前8小時內不要喝茶、飲用咖啡和維生素功能飲料等提神產品,保證睡眠質量,午覺時間建議控制在30分鐘左右;平常也要創造條件進行有氧活動,增強體質。
心臟是人體的發動機,它日夜不停地跳動,為血液循環提供動力。成年人最大的自律就是要作息規律,保持身體健康,生活中要多注意保護心臟,合理安排工作和學習,調整生活節奏,盡量避免熬夜和過度勞累,學會給自己留下放松的時間,讓自己的身心得到充分休息,改善精神緊張,減輕壓力。
(第一作者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心血管病醫學部教授、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學組委員,第二作者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心血管病醫學部碩士研究生)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