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揭曉,集體獎花落“銀發知播”。
他們是:
中國科學院院士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汪品先、歐陽自遠、舒德干
褚君浩、蒲慕明、鄭緯民
大學教授
吳於人、戴建業、柳冠中
中小學老教師
王廣杰、楊維云、唐守平
中國科技館原館長
王渝生
從天文、物理到文學、美學,“銀發知播”由院士、大學教授和中小學老教師組成,共13人,平均年齡77歲。
借助短視頻與直播,他們打破了知識在物理和時空的邊界,讓每個愛學習的人都有平等接觸優質資源的機會。
《感動中國》組委會給予“銀發知播”的頒獎詞這樣寫道:
春蠶不老,夕陽正紅。沒有墻壁的教室,不設門檻的大學。白發人創造的流量,匯聚成真正的能量。知播,知播,傳播知識與文化,始終是你們執著的方向。
“這群爺爺奶奶真酷”“這才是最值得追的‘頂流’”……網友們字里行間盡是欽佩。
歐陽自遠是著名的天體化學與地球化學家、中國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多年來,在繁忙的科研工作之余,他一直以極大的熱情投身科普工作,經常為公眾作科普報告,積極參加青少年科普活動。
2020年,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發射,中國開啟了火星及太陽系的空間探測和研究。此前,由歐陽自遠領銜編撰的科學專著《火星科學概論》由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推出,《科普時報》辟出專門版面予以介紹,為關注火星探測進展的廣大讀者在科普道路上打開一扇科學之門。
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古生物學家、西北大學教授舒德干是科普領域“新晉網紅”“重量級寶藏UP主”,他通過視頻平臺開講“我們從哪里來”,把進化古生物學這個“冷門學科”講解得“接地氣”。
舒德干一心撲在科普事業上,他曾為《科普時報》的“給少年講進化論”欄目撰文,介紹達爾文的環球考察與進化論思想的萌芽等科學故事。
2022年年底,舒德干在接受科普時報記者專訪時講述了自己從科研到科普的心路歷程。日本“生命之海”博物館連續13年邀請舒德干作科普報告,這也逐漸使他理解了科研和科普“雙翼齊飛”的重要性。
“這正是我做科普的意義所在:既傳播了進化古生物學的諸多重要新發現,更與大眾分享了中國學者的科學思想,這是一件既利于社會發展和科學進步,又令大眾愉悅的美事。”
舒德干表示:“在科普事業中,我一直主張做‘高級科普’,也就是富有思想創新的科普。”正是因為這些信念的支撐,舒德干用他的執著與熱情,玩轉網絡,將硬核知識通過網絡授以青少年。
科普不是小兒科,而是一門大學問。中國科技館原館長、研究員王渝生曾經多次強調科學普及的重要性,號召更多的科研工作人員投身科普事業。“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兩者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缺一不可。”多年前,王渝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
王渝生還是《科普時報》“老資格的專欄作者”,他在“余生趣潭”專欄中對中外科學史進行了深入淺出地講解,帶領讀者近距離地感知霍金、鄧稼先、伍連德等著名科學家探索科學的內在驅動力和精神內核。
如今,這位耄耋老人還在為科普事業忙碌。在視頻里,王渝生與他的“小朋友們”聊中國古代的科技文明,也聊伽利略、開普勒和牛頓等近代科學的先驅人物。網友們評價,王老師既是滿腹才華的“老夫子”,又是親切可愛的“老頑童”。
責編:咕嚕
標簽: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