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來源:中國中醫藥報
作者:寧夏中醫醫院暨中醫研究院?郭仲華?
35歲的楊先生在一次車禍中,遭遇左側踝關節粉碎骨折,手術后2周拆線,醫生告訴他要加強營養。楊先生家屬立即說道:“那就每天多喝牛骨湯吧。”其實,骨折后食療并非光喝骨頭湯,如何食療還真有些講究。
骨折是怎樣愈合的
現代醫學將骨折愈合分為三期:1.肉芽組織修復期(1~2周)。這期間,由于骨折后出血形成血腫,毛細血管侵入血腫內,逐漸增生使血腫演變成肉芽組織。2.骨痂形成期(3~7周)。此期骨頭內外膜持續形成新骨,骨折端逐漸接近并會和,X線片見骨折處形成梭形骨痂,如同電焊一般,將斷骨接在一起,但骨折線仍可隱約見到。此時,骨折愈合較為牢靠。3.骨折愈合期(8~12周)。新生骨更加致密,更為堅實,骨折線完全消失。傷肢可以逐步使用,比如上肢可以握持一定重量物品,下肢可以棄拐完全負重行走。
中醫將骨折愈合過程分為瘀去、新生、骨合三個階段,病程又分為早、中、后三個時期。中醫講究辨證用藥,骨折早期(1~2周內)局部瘀滯腫脹,治宜活血祛瘀、消腫止痛;中期(3~7周)宜和營生新,接骨續損;后期(8~12周)治宜補氣血,養肝腎,壯筋骨。
喝骨湯補鈣系誤區
民間有喝牛骨頭湯能長骨、以形補形的說法,將牛骨湯包裝成了有神奇療效的靈丹妙藥。其實從牛骨湯的成分看,它并不神秘。牛骨是由有機物(如膠原纖維、黏多糖)和無機鹽(亦稱骨鹽,如堿性磷酸鈣、碳酸鈣、氯化鈣等)組成。牛骨粗大,髓腔含有大量的骨髓,當用一般水熬煮牛骨方法,并不能使骨鹽析出多少,反而使骨髓中的脂肪溶出,所以實際上骨頭湯的含鈣量少之又少,多喝反而會攝入湯內大量的脂肪,不益于身體健康。有些患者甚至因為每天喝骨頭湯,造成反胃、惡心、食欲不振,影響消化功能。
中醫食療助康復
骨折愈合快慢與年齡、部位、損傷程度、復位好壞、血液循環、營養狀態等諸多因素有關。其中食療是骨折康復中的重要一環。
骨折早期
受傷部位瘀血腫脹,經絡不通,氣血阻滯。中醫認為,“瘀不去則骨不能生”“瘀去新骨生”。飲食搭配原則上以清淡為主,可以多吃一點清淡、開胃、易消化吸收的食物,比如新鮮的水果蔬菜、蛋類、豆制品、魚湯、瘦肉之類的食物。在此階段還可用三七10g、當歸10g、肉鴿1只共燉,湯肉并進,每日1次,連續7~10天。
骨折中期
此期局部瘀腫大部分吸收,骨痂形成多。飲食上應由清淡轉為適當的高營養補充,以滿足骨痂生長的需要,可以適當吃點雞湯、魚類、蛋類、牛羊肉及動物肝臟,每天喝點牛奶,配合青椒、西紅柿、蘿卜及新鮮的綠葉蔬菜,以補給更多的維生素。可用當歸10g、骨碎補15g、續斷10g、新鮮豬排或牛排骨250g,燉煮1小時以上,湯肉共進,連用2周。
骨折后期
骨折部瘀腫消退,骨折已連接,但尚不夠結實,應通過補益肝腎、氣血,以促進更牢固的骨痂生成。飲食上可以適當地多吃點富含鈣、磷、鐵、礦物質的食物,如用雞肉、排骨、魚等配上黃芪、當歸、山藥等藥燉煮。食療方宜選用枸杞子10g、骨碎補15g、續斷10g、薏苡仁50g,將骨碎補與續斷先煎去渣,再入余2味煮粥進食。每日1次,7天為1療程。每1療程間隔3~5天,可用3~4個療程。(轉自:中國中醫)
統籌:劉旸
責編:張馳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