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要聞:【健康科普芳草園】認識類風濕關節炎

發布時間:2022-07-20 21:44:14 來源:新浪網 責任編輯:caobo

許多老百姓發現自己的手指關節腫痛不適,早晨起床后手指關節活動不便。休息數小時后自行緩解了。這樣反反復復發作,問問身邊的親戚朋友,說是“風濕”,還說了不少“祖傳秘方”,然后一個一個的使用偏方,結果不但沒有效果,而且隨著病情的發展,逐漸手指關節變形,甚至喪失了勞動力。最后疼痛緩解不了,到了大醫院檢查,醫生說是“類風濕關節炎”,但是關節變形已經不能逆轉了。現在才悔之晚矣,想象一下:如果當初正規診治該有多好啊!

那么,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類風濕關節炎吧。

類風濕關節炎(RA)是一種以侵蝕性關節炎為主要臨 床表現的自身免疫病,可發生于任何年齡。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病機制目前尚不明確,基本病理表現為滑膜炎、血管翳形成,并逐漸出現關節軟骨和骨破壞,最終導致關節畸形和功能喪失,可并發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惡性腫瘤及抑郁癥等。流行病學調查顯示,RA的全球發病率為 0.5%~ 1%,中國大陸地區發病率為 0.42%,總患病人群約 500萬,男女患病比率約為1∶4。我國RA患者在病程1~5年、5~10 年、10~15 年及≥15 年的致殘率分別為 18.6%、43.5%、48.1%、61.3%,隨著病程的延長,殘疾及功能受限發生率升高。RA不僅造成患者身體機能、生活質量和社會參與度下降,也給患者家庭和社會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


【資料圖】

那么:哪些臨床表現提示患了類風濕關節炎,需要到專科醫生那里診治呢?

1.關節表現:類風濕關節炎一雙手近端指間關節、掌指關節、腕關節、膝關節、足等關節受累為多見。活動期常伴有關節腫脹、壓痛及僵硬。晚期則表現為關節畸形。重癥患者關節呈纖維性或骨性強直,關節活動受限直至完全喪失功能,生活不能自理。

2.關節外表現:除關節表現外,還可以出現多臟器受累的全身表現。常見的有:皮膚或內臟的類風濕結節。心臟:20%有心包炎。呼吸系統:肺間質病變較為多見,完全出現肺間質纖維化,胸腔積液。腎臟:出現腎小球腎炎、偶見淀粉樣病變。神經系統:多發性周圍神經病、腕管綜合征。血液系統:10%~65%有中等小細胞低色素貧血。

所有,當有上述表現時應該及時就醫,這樣才能延緩病情進展。

(部分資料源自網絡,侵刪)

責任編輯:陶偉

編輯:郭幸鑫

審核:謝春燕

標簽: 類風濕關節炎 關節畸形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