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全球關注:上海首顆科普教育衛星“閔行少年星”成功發射

發布時間:2022-08-04 15:43:27 來源:新浪網 責任編輯:caobo


(資料圖片)

新民晚報訊(記者 魯哲)記者4日從閔行區獲悉,8月4日上午,上海首顆科普教育衛星——“閔行少年星”搭載CZ-4B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圖說:發射現場。閔行供圖

目前,“閔行少年星”已進入既定軌道,太陽能帆板正常展開,衛星姿態穩定、遙測遙控及各項功能正常,即將開展在軌測試工作。

“閔行少年星”(零碳小先鋒)由閔行區教育局、上海航天空間技術有限公司及相關企業基于科普教育和科學試驗聯合研制。衛星重43kg,由有效載荷、機熱、綜電測傳、姿軌控、供配電等系統組成。

這顆衛星,搭載了閔行學子送給太空的禮物和“巡天”、“探地”載荷。全區青少年將以這顆衛星為起點,收集衛星從太空中傳輸下來的數據,系統性開展測控模擬、測控演練、衛星應用等一系列航天科普活動。

位于閔行區的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作為我國運載火箭與應用衛星的主要研制基地之一,曾圓滿完成22次載人航天工程任務和3次月面探測任務以及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從“神舟”問天,“嫦娥”攬月、“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上海航天作為重要力量參與其中。

從區域優勢出發,近年來閔行區各所學校持續推進航天科普創新活動。2021年5月“閔行少年星”計劃正式啟動,由閔行區教育局與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攜手,組織閔行區中小幼學生共同參與衛星設計、研制、搭載、發射等航天系列科學研究與工程實踐,通過探星、創星、造星、亮星、發星、用星六個環節推進實施。

活動得到了閔行青少年的積極響應,從學生中征集到376條“太空天籟”、2285幅“太空創意畫”、6116個衛星名稱、544個衛星表面涂裝方案、300多份衛星載荷方案……專家綜合評審后,選定4個載荷方案與部分學生聲音、畫作跟隨衛星進入太空。值得一提的是,“閔行少年星”搭載的高光譜溫室氣體成像儀就是源于學生創意。

據介紹,衛星在軌運行期間,學生可通過衛星測控站與衛星互動,接收并播放來自衛星傳回的天籟童聲和作品。衛星傳輸回的數據,不僅用于分析溫室效應的程度及成因,還將指導學生開展測控模擬、測控演練等航天科普活動。

“閔行少年星”的研制發射,真正實現了“天上有星、地面有站、進校有課、老師有教材、學生有課題”。下一步閔行將繼續孵化航天教育強區和培育航天教育強校,開展培養未來航天人才的長遠規劃行動,激發越來越多的青少年為實現航天夢、中國夢貢獻力量。

標簽: 運載火箭 科普活動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