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十男九痔,十女十痔”,對于痔瘡,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但是,說到直腸脫垂,在沒有專科醫生的幫助下,多數人都會誤認為皆是痔瘡惹的禍,而白白耽誤了治療時機。
經肛門直腸脫垂手術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日,重醫附屬永川醫院肛腸科就收治了一名有著十多年直腸脫垂病史的患者。家住永川區的江先生(化名)自訴早在10多年前,自己就有痔瘡,有時候還感覺有東西掉出來,5個月前,突然感覺跟之前比病情明顯加重,而且還有無明顯誘因的反復出現肛門腫物脫出及便血,便時團塊狀脫出,自己做了重體力、久站、久蹲、大便干結時也會有加重情節,偶伴便血,鮮紅色,伴肛門墜脹不適。
肛腸科醫生接診后經初步檢查,考慮江先生的情況屬于直腸脫垂,保守治療無效,遂以“直腸脫垂混合痔”收入肛腸科行住院治療。經多方考慮,排除手術禁忌癥,副主任醫師黃衛與其專家團隊為其選取了恢復更快創傷又小的微創治療方案:經肛門直腸脫垂手術(Delorme手術)。
手術順利,術中送病檢示:送檢腸粘膜充血、出血伴急性炎癥細胞浸潤及淋巴細胞浸潤,并見血管擴張及血管增生;(距肛門10cm)粘膜慢性活動性輕度炎癥伴隱窩炎,粘膜內見漿細胞和嗜酸性粒細胞浸潤。
術后在肛腸科全體醫護團隊的悉心治療和照料下,江先生恢復良好,便后未見腫物脫出,傷口部分愈合,肉芽新鮮紅潤,未見繼發感染征象,目前已經順利出院。
痔瘡?直腸脫落?傻傻分不清
直腸脫垂可發生在任何年齡,以兒童和老年人多見。根據脫垂程度,分為部分性脫垂和完全性脫垂2種。
①部分性脫垂:為直腸下端黏膜與肌層分離,且向下移位形成皺襞,故又稱黏膜脫垂或不完全脫垂。其脫出組織較少,長度為2-5cm,可以是部分黏膜或全圈黏膜下脫,可呈放射狀排列。脫垂部分為兩層黏膜,與肛門之間無溝狀隙。
②完全性脫垂:為直腸全層脫出,嚴重時直腸和肛管均翻出肛門外。脫出組織多,長度常超過10cm,形狀呈寶塔狀,黏膜皺襞呈環狀排列,脫垂部分為兩層折疊的腸壁組織。成人大多是完全脫垂,女性較多,常伴有肛門功能不良。
如何治療?
肛腸科副主任醫師黃衛指出:直腸脫垂的治療依年齡、嚴重程度的不同而不同。幼兒直腸脫垂以保守治療為主;成人的黏膜脫垂多采用硬化劑注射治療;成人完全性直腸脫垂則以手術治療為主。
直腸脫垂手術入路分經會陰入路和經腹入路兩大類。大部分直腸脫垂患者為老年病人,多合并基礎疾病,一般情況欠佳;雖然經腹入路手術效果好、遠期復發率較低,但手術創傷較大、并發癥多、手術風險相對較高,一部分病人難以耐受手術;而經會陰入路具有手術創傷小、操作簡便、安全,療效確切、復發后仍可再次手術的優點,臨床上應用更加普遍。
直腸脫垂的患者非常痛苦,不僅給患者的生活帶來很多的不便,同時也困擾患者使其無法正常工作,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十分重視對直腸脫垂的預防。
怎樣預防直腸脫垂?
①積極除去各種誘發因素,如咳嗽、久坐久站,腹瀉、長期咳嗽、腸炎等疾病,嬰幼兒尤要注意。
②平時要注意增加營養。生活規律化,切勿長時間地蹲坐便盆,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防止大便干燥,便后和睡前可以用熱水坐浴,刺激肛門括約肌的收縮,對預防直腸脫垂有積極作用。
③有習慣性便秘或排便困難的患者,除了要多食含纖維素的食物外,排便時間不宜過久、用力不要過猛。
④婦女分娩和產后要充分休息,以保護肛門括約肌的正常功能。如有子宮下垂和內臟下垂者應及時治療。
⑤直腸脫垂的預防辦法包括經常做提肛運動,深吸氣收縮并上提肛門,呼氣時放松,如此反復進行可促進提肛肌群運動,有增強肛門括約肌功能的效果,對預防本病有一定作用。
黃衛醫生提醒大家:發現患有直腸脫垂后,一定要及時就醫診治,以避免發生各種并發癥。生活中大家應該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遠離疾病的發生,避免給自己的生活及工作帶來影響。
黃衛,長期從事肛腸臨床工作,作為負責人曾創建三甲醫院肛腸科。擅長肛門和結、直腸疾病的診斷及治療。在肛腸疾病的微創治療及無痛化的管理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能緊跟當今肛腸專科技術的快速發展,熟練掌握當今先進的微創技術。如:TST術聯合混合痔外撥內扎治療復雜的混合痔;TST--STARR術治療重度痔合并直腸粘膜脫垂;TST術一期治療重度痔合并肛瘺;肛周膿腫(TROPIS術)經內口引流的一次根治術的微創治療;復雜肛瘺的MAF術、LIFT術、TROPIS術等微創治療。(文/胡學銀)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