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世界最新:成都市民代表調研科普基地民生實事項目

發布時間:2022-08-20 05:46:48 來源:新浪網 責任編輯:caobo


【資料圖】

讓科普宣傳“活”起來

成都市民代表調研科普基地民生實事項目

本報訊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李菲菲 實習記者 李世芳) “我認為科普是全民的”“要重視科普網絡化”“如果能搭建個科普資源平臺就更好”……8月18日,15名成都市民代表走進拾野自然博物館和浩海立方海洋館調研科普基地民生實事項目,結合各自領域對科普宣傳建言獻策。

成都電視塔下,繁華的“成都339”商場里藏著一個“野生世界”。“這些動物標本都好逼真!”市民代表孫玉鳳走進拾野自然博物館時不禁發出感嘆。

市民代表來到館內幻趣廳,看到幾位小朋友正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通過畫畫、制作紙蝴蝶來認識色彩和動物。工作人員介紹,拾野自然博物館積極發揮教育宣傳的職能,強調運用多樣的互動體驗方式,講述自然界萬千生物的奇妙生命故事。

隨后,市民代表又前往雙流區浩海立方海洋館。館內巨大的海洋觀景窗中,包括鯨鯊在內的各類海洋生物吸引了市民代表駐足停留。

“看到這些動物,真的好治愈!也確實讓我對海洋生物知識有了更多了解。”市民代表鄧紅表示。在走訪調研過程中,鄧紅留意到每個展缸前專屬二維碼和展缸旁的導視屏可以讓大家了解到相關生物知識,還專門設有鯊魚洞模型區能夠直觀地展示鯊魚體內結構特征。

據悉,2022年成都市科技局新建科普基地17家,超額完成市政府民生目標任務。如何將這些科普基地有效利用起來?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市民代表周雪在走訪調研后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學校是科普教育最大的主陣地,孩子是最大的受益者。我建議將科普基地形成一個總的資源地圖,讓咱們學校用好科普基地。”

“除了重視學校科普工作外,我認為科普也應該是全民的。可以整合各方資源,搭建一個科普宣傳的線上平臺,讓大家獲得更系統、科學的知識。”市民代表劉惠軍談道。

結合市民代表的建議,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梳理所有社會資源形成標簽化,嘗試搭建科普宣傳網絡平臺,持續推動科普工作形式與內涵創新。”

標簽: 自然博物館 海洋生物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