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全球速訊:藏文科普 | 八條腿的機靈鬼為什么這么高智商?

發布時間:2023-01-06 21:33:55 來源:新浪網 責任編輯:caobo

作者:邊力?陳四清?李新正

本文來源《知識就是力量》雜志

章魚,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八爪魚,是一種常見的海洋生物,分類學上隸屬于軟體動物門,頭足綱,烏賊和魷魚是它的近親。有人被章魚別具一格的外形所吸引,更多的人只關心它的口感如何,但是大家往往忽視了它的“內在美”——章魚被譽為智商最高的無脊椎動物。真的是這樣嗎?這個看起來身形多變、行蹤詭異的家伙真有這么聰明嗎?


【資料圖】

八條腿的機靈鬼

海中隱形者

章魚是伏擊獵物的高手,經常躲在石頭后或空貝殼中等待獵物靠近,這時章魚會改變自身的體色,將自己完全融入環境中,獵物在沒有察覺到任何異樣的情況下就被抓到了。更令人驚奇的是,這種變色是瞬間完成的,一個眨眼間它就消失在環境中了。這樣的應變能力與章魚的神經系統脫不了關系。

藏在一片海草中的章魚

典型的神經反射弧通常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感受器負責接收外界刺激,傳入神經將刺激信號傳遞給神經中樞,神經中樞對傳入信號進行分析并發出指令,傳出神經再將指令信息傳遞到效應器,效應器根據指令進行相應的反應。

章魚的變色過程需要首先觀察周圍環境,將環境信息傳遞給大腦,大腦對這些信息進行分析解讀,隨后將變色的具體操作指令發送到皮膚,皮膚上成千上萬個色素細胞再按照指令進行變化,完整地走完反射弧,最終實現變色。整個過程在短短幾秒的時間內完成,讓人不得不感嘆章魚神經系統的高效。

看我72變

擬態是指一種生物在形態、行為等特征上模擬另一種生物,從而受益的生態現象。章魚中有一個種類叫作擬態章魚,能夠根據環境變化,通過體色、體態和行為的改變模仿獅子魚、比目魚、海蛇等至少十余種生物,完美地演繹了海洋里的“看我72變”。獅子魚渾身長滿了長長的鋒利鰭條,為了模仿它,擬態章魚會把腕足向各個方向撐開,并模仿它在海水中緩慢游動的樣子;在模仿比目魚時,擬態章魚會把腕足擺到身后,脖子縮起來,把身子壓的扁扁的;當擬態章魚需要變身成海蛇的時候,會把六條腕足藏進泥沙里,只留下兩條腕在外面,再變出海蛇特有的黑白相間條紋。

把身子埋在沙中守株待兔

為了實現擬態,擬態章魚在準備階段首先需要學習其他動物的特征,將這些信息記憶下來,并確認自己能夠進行模仿;當真正出現情況時,擬態章魚還需要根據不同的對手,明確模仿方案,準確迅速地進行模仿,才能夠化險為夷。如果沒有強大的大腦,擬態過程中涉及的長期記憶、判斷決策和快速反應是很難實現的。

高智商的原因

為什么章魚會演化出這么多復雜行為?擁有這么高的智力呢?目前還沒有一個準確的答案。一般認為這與章魚所處的生存狀態相關:作為一個全身柔軟、肉質鮮美的軟體動物,很多捕食者都對章魚虎視眈眈;章魚缺乏強有力的進攻武器,行動也不算敏捷,使得它在面對獵物時難以占據絕對優勢。沒有銳利的矛,缺少堅硬的盾,章魚的先天條件并不好,如果想要生存下去,只能想想其他辦法了,而這個辦法就是使自己變得更聰明。

章魚在使自己變聰明這條路上走得很遠、很極致,將它的軟體動物同胞們,甚至全體無脊椎動物同類們都拉下了很遠的距離。軟體動物的神經系統主要由神經節組成,神經節是指由神經細胞集合而成的結節狀構造,像蝸牛、牡蠣這些軟體動物的神經節都比較小,聚集程度低,難以滿足復雜行為的需要。而章魚的神經節高度聚集,形成了一個類似脊椎動物腦部的組織,并且腦部分化出不同的區域行使不同功能,章魚的記憶和學習能力便由此而來,幫助它們在殘酷的生存競爭中贏得勝利。

章魚用八條腕抬高身體觀察周圍環境

章魚神經系統中神經細胞的分布也獨具特色,神經細胞的1/3集中于頭部,2/3集中于8條腕中,有相當一部分感官信息可以不經過大腦,而是直接在腕部的神經細胞中進行處理,這使得章魚的腕部有一定自主性。所以我們會看到章魚的腕部被切除后,即便經過很長時間仍具有活動能力,內側的吸盤也保持著吸力。脊椎動物絕大部分神經細胞都集中于頭部,可以說和章魚擁有的是兩套完全不同的神經系統,但兩套系統都很高效,都體現了不凡的智力水平。

以上的種種特征造就了我們看到的章魚,它是八條腿的機靈鬼,更是無脊椎動物中的最強大腦。

標簽: 擬態章魚 神經系統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