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根據海外媒體報道,為了應對中國日益競爭的電動汽車競爭,奧迪正在考慮直接從本地的電動車企業購買一個電動平臺的授權,縮短其車型的開發時間,報道還稱,奧迪目前正在與競爭對手進行談判。
值得一提的是,上月底,大眾汽車集團首席執行官Oliver Blume在資本市場日罕見公開表示,奧迪品牌目前落后于競爭對手,尤其是在電動汽車方面,最主要的原因是軟件問題。
“奧迪品牌擁有巨大的潛力,但是近年來并沒有表現出來。我們沒有捍衛它相對于主要競爭對手的領先地位,因為軟件問題,我們不得不推遲令人興奮的電動車的規劃”。他還特別提到了中國市場:“該集團的業務高度依賴中國,但目前純電動汽車產品線在中國市場沒有競爭力。”
根據奧迪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個月奧迪在華銷量為136416輛,同比下降了16%,在豪華品牌中下滑明顯。
更為嚴厲的是,大眾還罷免奧迪首席執行官杜思曼,原因是業績壓力以及和奔馳、寶馬的競爭壓力,接替他的是Gernot D·llner,將于9月1日生效,據悉,Gernot D·llner擁有機械工程學位,1993年便加入大眾集團,隨后在保時捷擔任多個管理職位,包括概念開發負責人以及Panamera系列負責人,他曾與現任大眾集團CEO奧博穆共過事。
那么此次奧迪尋求中國車企幫助,會和誰達成合作共識呢?有人認為可能是蔚來,二者此前不打不相識,也算是有淵源;還有人點名吉利的浩瀚平臺,該平臺確實非常優秀,已經生產了多車。
不管是哪個,一個既定的事實是,在電動化時代,國產新能源已經站在了世界的前列。
標簽: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920 891 263@qq.com 備案號: 京ICP備2022016840號-87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