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對于近年來出現的新冠病毒,除了核酸檢測之外,抗原檢測也得到了廣泛應用,它采用的方法通常是膠體金免疫層析法。在抗原檢測試劑盒中,用于抗原檢測的是一條吸水紙(主要成分為硝酸纖維素)。這條吸水紙好比是一條公交線路,其中有四個“站點”。
第一“站”是一個包含玻璃纖維的樣品孔,該“站”的標記為S,即英文Sample(樣品)的首字母。在自測新冠病毒時,我們首先將樣本液體滴加在樣品孔中,液體會由于毛細管作用在這條吸水紙上擴散、移動,這就相當于公交車發車了。此時,“車”上可能有“乘客”(新冠病毒抗原),也可能沒有。新冠病毒抗原是新冠病毒的一部分,可以引起免疫反應,刺激機體產生新冠病毒抗體,并可以與抗體結合。
樣本液體很快抵達沒有任何標記的第二“站”。此時,樣本液體會溶解在這里等待的“乘客”(膠體金和新冠病毒抗體的結合物),成為粉紅色的液體,繼續向前擴散。此時,部分含有膠體金的新冠病毒抗體會和樣本中的新冠病毒抗原全部結合,形成三元復合物。
第三“站”的標記為T,即英文Test(檢測)的首字母,該“站”是含有新冠病毒抗體的條帶,這種抗體會與粉紅色液體中的三元復合物形成四元夾心復合物,T條帶因此呈現紅色。如果被檢測的樣本液體中不含新冠病毒抗原,那么T條帶不會顯色。
過了T條帶,粉紅色液體中已經不含新冠病毒抗原了,只剩下膠體金和新冠病毒抗體的結合物。粉紅色液體繼續前進,到了第四“站”。該“站”的標記為C,即英文Control(對照)的首字母。該“站”是含有免疫球蛋白的條帶,它可以與膠體金和新冠病毒抗體的結合物產生相互作用形成復合物,從而讓C條帶呈現紅色。如果C條帶不顯色,本次檢測無效。導致抗原檢測無效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滴加液體量不足,檢測環境溫度不達標,設計工藝質量本身存在缺陷,抗原檢測試劑盒保存不當,等等。
由上可見,膠體金在這次新冠病毒抗原檢測之旅中完成了顯色的重任,膠體金和新冠病毒抗體的結合物是抗原檢測的關鍵性標記物,同時它們能否抵達第四“站”(C)也是驗證抗原檢測是否順利的重要指標。
本文來自《科學畫報》
原標題:新冠病毒抗原檢測的紅線是怎么形成的?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