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環球熱文:第十一屆全國學習科學友善用腦高峰論壇啟動

12月2日,學習科學、教學變革與創新人才培養沙龍暨學習科學友善用腦...

每日熱聞!你的養老多了3種選擇,該怎么選?

個人養老金、商業養老金、特定養老儲蓄,養老多出三種新選擇,但很...

今年有47個項目被列入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新華社突尼斯12月3日電(記者許蘇培 黃靈)拉巴特消息:聯合國教科...

全球聚焦:這些硬核“神器”護航“宇宙級”同框

我國首次實現航天員乘組在軌輪換王倩胡旭蕊袁思雅科普時報記者史詩...

全球觀點:剛柔并濟 機器人穿上靈敏“皮膚”

柔性觸覺傳感器研究獲得新進展歐陽桂蓮科普時報記者符曉波廈門大學...

天天播報:腦腸微生態破解神經疾病“密碼”?

“人體大約有2萬個基因、40—60萬億個細胞,腸道微生物細胞數量是人...

從有效暗示到自我入睡

現在不少地方開設自我催眠培訓班,教授催眠必備的基礎知識。老師指...

世界實時:健康科普|全民防疫準則系列科普動畫

為普及公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識,提高防控技能,即日起,將持續推...

環球觀點:漢中市漢臺區獲評省科普示范區

近日,陜西省科學技術協會印發《關于命名2021-2025年度陜西省科普示...

全國安全用藥月系列科普3——藥品不良反應

大眾都知道藥品是有副作用的,但其實這個理解并不全面,副作用只是...

【聚看點】科普|身體出現這5個表現,說明你免疫力出現問題了!中醫教你6招強化免疫力~

中醫有句名言:“正氣在內,邪不可干。”近期,我國各地新冠肺炎疫...

今日熱門!【健康科普】糖尿病患者哪些檢查必須做?

糖尿病患者沒有癥狀,還需要檢查嗎?都需要查哪些項目呢?在回答這...

“發現 健康引力” 紫竹健康中國行落地杭州 華潤紫竹藥業為健康賦能

情暖初冬,健康隨行,2022年紫竹健康中國行美好生活 健康同行公益...

天天播報:2022年院士科普進校園活動正式啟動,汪景琇院士和學生聊太陽

新京報訊(記者楊菲菲)12月2日,“獻禮二十大點亮科學夢——2022年...

全球觀天下!小小講解員 線上來科普

本報訊(記者高爽)近日,天津自然博物館線上推出“小小講解員”活...

上海率先成立院士健康科普基地

本報訊(記者郜陽)健康上海行動又有全國率先之舉。記者獲悉,市衛...

觀天下!科普|世界杯狂歡背后,這些運動損傷該如何預防和處理?

四年一度的世界杯盛宴正在卡塔爾上演,全球各地球迷的熱情又一次被...

全球實時:數智時代,消費領域如何做好模式和場景創新?

近日,WISE2022新經濟之王——向新而行·消費數智化前瞻論壇順利召...

神舟十五號送入空間站的擬南芥長出嫩芽

科技日報記者陸成寬11月29日23時08分,一批模式植物擬南芥隨神舟十...

我國將首次在夜間嚴寒天氣迎接航天員返回

奉青玲?科技日報記者付毅飛記者12月2日從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獲悉...

看熱訊:科普|每個人都可以服用膏方嗎?請收下這份健康攻略

中醫膏方歷史悠久,啟于漢唐,興于明清。東漢張仲景所著《金匱要略...

足不出戶享受科普大餐,省青少年科普報告百校行濱州活動圓滿結束

通訊員藺鵬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

世界艾滋病日:吳尊友做客京東健康名醫直播科普艾滋病防控知識

本文源自:金融界資訊12月1日是第35個“世界艾滋病日”。為積極響應...

今日觀點!江蘇新增19家全國科普教育基地

揚子晚報網12月2日訊(記者徐媛園)近日,中國科協發布2021—2025年...

天天最新:積極開展系列科普活動 共同守護綠水青山

揚子晚報網12月2日訊(記者曹盧杰)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環球觀點:從連花清瘟“錯別字”做一場中醫科普

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呼吸科主任崔紅生說起中藥連花清瘟,大...

最新快訊!第五屆湖南省健康科普大賽評審會召開

紅網時刻新聞12月2日訊(通訊員唐雄略楊正強)12月2日下午,由湖南...

全球熱點!@所有人:“空天科普短視頻創作大賽”,關門時間延至12月10日!

2022年11月1日,中國航空學會主辦的“空天科普短視頻創作大賽”正式...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蜂巢能源賦能,長城汽車“電”力十足!

4年前,長城汽車推出了首個電動車品牌歐拉,打響了傳統車企專攻新能...

瑞康乳業冬日新品上市,開啟美味“新”生活

在后疫情時代,健康這一話題成為當今國民最關心的問題。牛奶作為最古...

一文解讀優傲機器人E系列的新技能

提到全球機器人領域,大家都不得不提到的一家年輕但是充滿活力和創...

天天速訊:上海探索成立“院士健康科普基地” 知名專家牽頭科普

“健康上海行動院士科普基地”授牌。 上海市健康促進委員會辦公室...

【科普津南】這些疫情防控知識,一起get起來

面對疫情不必恐慌冬季是呼吸道傳染病高發的季節,日常生活中如何做...

【全球快播報】科普大賽作品展示 | 一分鐘教你溺水如何急救

廣東省第二屆健康科普大賽已經收到了上千份作品共有400多份作品進入...

消防宣傳月科普 | 冬季防火安全知識

進入冬季,大風天氣頻發,氣溫驟降,用火用電用氣普遍增多,火災風險...

共謀創新合作 賦能產業發展

杭州數字經濟產業旅游國際對話大會成功舉辦近日,杭州數字經濟產業...

“追星”青年,記錄中國空間站“成長”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劉金海黃臻郝昭“影像的意義在于記錄,每一個歷史...

國內科研團隊實驗驗證:奧密克戎致病力已大幅降低

環球時報記者樊巍自從2021年11月26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奧密克戎為...

全球報道:黑洞瓦解恒星引發天文奇觀 或幫助理解黑洞特性

中新網記者孫自法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和專業學術期刊《自然·...

【環球速看料】人類首次用量子計算機模擬全息蟲洞 助力量子引力“調和”現代物理學領域最大矛盾

科技日報記者張夢然量子物理與廣義相對論“相看兩厭”的局面,幾乎...

焦點滾動:熬夜看球賽 謹防“世界杯綜合征”

近日,在卡塔爾舉辦的世界杯足球賽,讓全世界的足球迷們為之瘋狂。...

全球聚焦:科普動畫 | 生態流量是個啥?

提到“流量”您會想到啥?是“手機流量”還是層出不窮的“流量明星...

【全球新視野】誰是健康科普界的“頂流” 第三屆“深圳健康科普之星”評選啟動

【深圳商報訊】(首席記者袁靜嫻)“肺部結節是怎么形成的?”“你...

熱消息:如何推進水文化建設?這場國際研討會上專家出謀劃策

科普時報記者胡利娟12月1日,第二屆水文化國際研討會在北京以線上線...

北京節水短視頻與書畫創作大賽結束

作品賞析活動主辦方供圖科普時報記者胡利娟近日,以宣傳推廣《公民...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