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世界快播報】張馳:夢想在云端的航空人

發布時間:2022-07-22 15:54:14 來源:科普時報 責任編輯:caobo

得知自己被北京市委宣傳部、市科協等部門評選為2022年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來自中國商飛的張馳笑了,“我長得并不美,但這是繼年度最美商飛人和最美家庭之后,我獲得第三個‘美’。”


(相關資料圖)

“靈雀”承載夢想起飛

“你是骨灰級航空愛好者嗎?你想造自己的飛機嗎?快來加入我們吧!”

2011年,張馳從英國克萊菲爾德大學飛行器設計專業畢業,來到中國商飛北京民用飛機技術研究中心(以下簡稱“北研中心”)工作。“回國時,我已經有100多個小時的開飛機經歷。參加工作,讓我從開飛機的變成了研發飛機的。”張馳笑稱自己曾是“青年人中開飛機里最會設計飛機的,在設計飛機的人里最會開飛機的。”

2013年初,在北研中心黨委支持下,張馳在單位內網發出“集賢令”。這就是“夢幻工作室”夢想的起點。而成立夢幻工作室是源于航空強國夢,是為實現幾代中國人的夢想。

張馳的英雄帖一出,迅速得到各部門青年響應。經過篩選,最終留下7名核心成員,組成一支年輕的“80后”隊伍。

正是這支隊伍,打造了“靈雀”系列驗證機,主導研發了航空大數據平臺,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靈雀是縮比驗證機型,‘靈’是靈巧、靈動,‘雀’代表著我們研制的小飛機‘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這些“靈雀”承載著張馳的理想,“試驗機是小飛機,是長不大的鳥,但它驗證的前沿航空技術,可以安全地應用于其他飛機上”。

從最初不被看好,被看作“不務正業”“玩航模的”,到夢幻工作室代表性工作“靈雀”驗證機獲第二屆中國航空創新創業大賽二等獎,到團隊累計參與發表專著1項、論文3篇、申報專利20余項,他們最終“玩”出了水平。

2021年,張馳被評選為“最美商飛人”。

堅守初心 越挫越勇

2015年,團隊耗時兩年研制的一架驗證機在內蒙古的試驗場墜毀……團隊成員在沙漠上將殘骸一片一片撿回來,開會分析原因,從頭再來。

這只是張馳眾多失敗之一。在創新的過程中,張馳及團隊已經不記得經歷了多少次失敗。“小伙子啊,你可不要誤入歧途。”曾經有一位業內老專家語重心長地對張馳說。看著老專家直搖頭的樣子和惋惜的眼神,張馳沒有動搖,他依然堅定自己選擇的方向。

在張馳看來,驗證機的使命是尋找驗證飛行的邊界,“既然是在探索邊界,那么即使試驗機被毀掉,也會留下寶貴的實驗數據,我們可以認真分析數據,再次試錯。”

“如果說是什么支撐我們一路走下來,那就是兩個字:熱愛。”張馳一直熱愛著飛機,就連求婚都在飛機上。

2017年,在國產大飛機上,張馳以藍天為媒,向女友求婚。“一方面是想給她驚喜,另一方面也是出于我對航空的熱愛,借機表明自己對于國產飛機的充分信任。”張馳在心愛的飛機上收獲了心愛的姑娘,組建了溫暖的家庭。去年,還被愛人所在單位評選為“最美家庭”。

從創建“夢幻工作室”到現在,十多年過去了,如今的張馳已經從夢幻工作室“畢業”,擔任新能源飛機的項目預研總師。現階段,張馳的目標是打造中國商飛的“X飛機”,驗證新構型、新能源、超音速和智能化等未來商用飛機技術發展方向,為我國下一代商用飛機進行最前沿的探索。“我們的研究非常前沿,很多研究成果大概率是我們這一代人體驗不到的。”張馳自豪地說。

跨界培養航空新生力量

“雖然說長得不美吧,我還經常‘粉墨登場’。”原來,張馳在工作之余,經常登上講臺——“客串”航空專業顧問、校外指導教師。

一次偶然的機會,北師大二附中的航模社成員來到了北研中心,認識了張馳。看到孩子們非常熱愛航模,但更多的時間花在“夠”飛機上——當航模機飛起又掉下來,孩子們就得爬樹或者用魚竿夠飛機。張馳決定助他們一臂之力,“教他們如何讓飛機能飛得更高、更久”。

此后多年,張馳多次前往北師大二附中作科普講座,“值得欣慰的是,當年航模社的孩子已經在讀大學,很多都選擇了航空相關專業。我也算是為航空事業培養了一些新生力量。”

張馳不僅堅信“航空要從娃娃抓起”,還主張“團結更廣大的群體參與航空事業”。在跑步時,遇到一位航天領域工作人員,張馳趕緊詢問,能不能把飛機的信號接收機放在太空,就能避免類似馬航MH370杳無音訊的情況。在百度作講座時,張馳趁機“忽悠”程序員:“大家在地上寫代碼多無聊啊,應該去天上寫代碼。”平日里,他還喜歡“攢局”,和其他學科的年輕人一起嘮嗑開腦洞,再努力將想象變為現實。

一直以來,張馳秉持著一個浪漫的想法——人類發明的所有機器都是自身能力的延伸,“望遠鏡是眼睛的延伸,電話是耳朵的延伸,計算機是大腦的延伸,飛機就是人類的‘翅膀’。未來,人類會擁有越來越多的能力,飛機也不僅是交通工具,會成為智能終端。”

標簽: 飛行器設計 技術研究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