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在山東青島,有兩名年輕游客被海浪卷入海中失蹤。8月1日,水域救援大隊將其中一名游客打撈上岸,已無生命體征。據參與救援人員分析,他們遭遇離岸流的可能性很大。
自然資源部海洋減災中心供圖
什么是離岸流
(資料圖片)
“離岸流是最危險的海灘‘殺手’,但許多人卻不知道它的存在。”中國海洋大學物理海洋專業講師王曉宇告訴科普時報記者,離岸流已成為繼風暴潮、海浪之后,給濱海旅游造成危害的海洋災害之一。
離岸流學名裂流,是在海浪和淺灘地形共同作用下,出現于岸邊的一股射束式的強勁水流,多以垂直或接近垂直于岸線的方向回流入海。它是海灘溺水事故的最主要原因,對游客和沿海群眾頻繁造成生命威脅。
王曉宇表示,離岸流包括裂流根、流頸和流頭三部分。
裂流根是離岸流的源頭,也就是水源匯聚區。裂流根里的水來自一側或兩側的沿岸流,沿岸流中的水則來自涌向海岸的波浪。向岸的波浪、沿岸流和離岸流共同構成了近岸流系中海水的輸移和循環。
流頸是離岸流的通道,水流急速而狹窄。作為離岸流寬度的最窄處,流頸寬約10多米至30米不等,流速最大。
流頭也就是離岸流向深海擴散的區域,呈扇形,長度可達100多米,并有顯著的渦動。由于渦動影響,流頭邊緣必然出現泡沫帶和海水渾濁現象,非常容易觀察。
離岸流是海浪和淺灘地形共同作用的一種表面流,通常發生在岸邊,它的速度可超過1米/秒,長度可達上百米。人們一旦遇上離岸流,會十分危險。
怎么識別離岸流
“離岸流一般‘潛伏’在平靜的海面之下,這種表面的平靜具有迷惑性,讓人很難輕易發現它的存在。”王曉宇介紹說,由于離岸流的高度動態性和強烈不穩定性,準確預報離岸流發生的時間和位置目前還無法實現。
據悉,目前,美國、澳大利亞、英國、韓國等國家,已開展了大量的海灘離岸流監測、現場警示、逃生策略優化等研究工作。自然資源部海洋減災中心研究員張堯告訴記者,依托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工程,我國各級自然資源部門已對全國282處重點濱海休閑海灘進行了裂流隱患排查,在高風險海灘樹立了警示牌。同時,正在根據潮汐和海浪對裂流動態性的調控規律,探索裂流監測預警服務。
暑期去海邊游玩,如何學習識別離岸流?王曉宇建議,站在高處更容易看到離岸流,根據它的幾個特征來判斷。
第一是流速快。離岸流流速每秒超1米,甚至更快。每股的持續時間為兩三分鐘,甚至更長。當發現水流速度過快時,要提高警惕。
第二是隱蔽性強。離岸流往往暗藏在波光旖旎的海面下,與因猛烈撞擊而發出巨大聲響的波浪不同,離岸流不會引起人們的注意,直到身陷其中才會發覺。這就需要注意有沒有這樣的現象:白色浪花間斷處或有白色泡沫、泥沙集中漂向海中的相對平靜水域。
第三是具有突發性。離岸流會在人毫無防備的情況下突然出現。離岸流在任何天氣條件下都可能發生,它會出現在多種類型的海灘上。去海灘前,應查閱當地潮汐時間和海浪預報,盡量避免惡劣天氣。在陽光明媚的平靜天氣仍然有可能發生離岸流,也不能掉以輕心。
第四是有些區域相對高發。離岸流的強度和狀態因波浪、潮汐、天文、風力風向等多種因素而改變,但有些位置比如淺灘沙槽、海岬、礁石或堤壩物附近,屬于離岸流高發區,要注意遠離。
遇到離岸流如何自救
如果不慎被卷入離岸流,王曉宇認為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冷靜。他說,離岸流通常只會把人帶到外海,不會把人明顯向下拖拽,不要掙扎或“逆行”向岸回游;嘗試讓身體浮起來,“隨波逐流”,并向岸邊呼救;感受到流速小于自己游泳速度時,向兩側游出離岸流區域,再向岸回游。如發現有人被卷入離岸流,立刻向救生員求助或撥打110,可投擲漂浮物,但不要擅自下海救援。
王曉宇特別提醒,下海游泳一定要去正規浴場,海邊警示牌不要不當回事兒,應該增加離岸流的科普知識,在預防上做足準備。另外,家長一定要確保孩子在視線之內。除了離岸流,還要注意臺風期間防范風暴潮、災難性海浪,及時關注海洋災害預警信息,不要在惡劣天氣去海邊游玩。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