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資料圖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這只半夜歌唱的蟬,居然還是一味不可多得的中藥!
蟬,別名知了、知了猴等。很多人都喜食蟬蛹,因為其營養價值頗高。殊不知,蟬脫下來的殼,在《本草綱目》中名曰“蟬蛻”,更是一味不可多得的良藥。
蟬蛻有哪些作用
蟬蛻味甘,性寒,能疏散肺經風熱以宣肺利咽開音,對于風熱郁肺、聲音嘶啞或咽喉癢痛和咳嗽者,尤為適宜。常以之與薄荷、牛蒡子、金銀花、連翹等藥配伍使用。
蟬蛻還可以祛風止癢,用于風邪外郁所致的多種皮膚瘙癢證。如臨床常用的消風散,與荊芥、防風、苦參等藥同用,用以治療風濕浸淫肌膚血脈所致的皮膚瘙癢。
蟬蛻能疏散肝經風熱,又兼明目退翳之功,故可用治風熱上攻或肝火上炎之目赤腫痛和翳膜遮睛。
蟬蛻既能疏散肝經風熱,又可涼肝、息風止痙,故可用治小兒急慢驚風、破傷風等肝風內動證。
不僅如此,蟬蛻還可用來治療小兒夜啼不安。現代研究也證實其確有鎮靜作用。
不可自行大量服用蟬蛻
蟬蛻的服用方法是多樣的,可煎湯服用,也可單味藥研末沖服。生活中可泡茶,可煲湯,不過用量都不宜大。
比如茶泡方,可以用蟬蛻、薄荷、牛蒡子、金銀花、連翹每樣少量,沸水沖泡,悶泡10分鐘,即可飲用。還可酌情加上幾朵菊花(疏散風熱宜用黃菊花,平肝、清肝明目宜用白菊花),可治療外感風熱表證兼郁肺及溫病衛分證。癥見聲音嘶啞或咽喉癢痛、咳嗽者尤為適宜。加上疏散風熱、解毒利咽的藥,效果更佳。體虛多汗、氣虛便溏者慎用。
又如食療方——蟬蛻冬瓜湯。如果最近吃太多,上火、口干咽又澀,加上夏至濕熱,總覺得疲軟無力,全身黏糊糊的不舒服,暑熱煩惱、汗多尿黃、咽喉干熱,那就喝一碗冬瓜蟬蛻湯吧。它能清熱利水、生津除煩。具體做法是鮮冬瓜1000克(有白灰的老冬瓜更好,不去皮不去籽)、生苡仁50克、蟬蛻6克、燈芯草4扎。將冬瓜洗凈連皮切成塊,生苡仁、蟬蛻用水浸泡片刻,洗去雜質,燈芯草用清水洗凈,然后將4種湯料一同放進砂鍋內,加進適量水煲湯,煮開后用文火煲約1小時,調味即可。需要注意的是,蟬蛻是一味中藥,有藥物的偏性,所以不可隨意自行大量服用,生病需要找醫生辨證論治,開方用藥。
不是所有蟬都可以入藥
目前世界上已知的蟬有2000余種,常見的有蚱蟬、蟪蛄、鳴鳴蟬、蒙古寒蟬、高砂熊蟬等。是不是所有這些蟬和蟬蛻都可以入藥呢?答案是否定的。
《藥典》明文規定:蟬蛻為蟬科昆蟲黑蚱若蟲羽化時脫落的皮殼。而從學名上來說的話,金蟬是指山蟬,與黑蚱不是同一種蟬。
蟬要完成一生的使命,要經歷很多磨難。而蟬在幼蟲期,可能會感染某種真菌死去。號稱“南方冬蟲夏草”的藥材,正是蟬通過死亡而得到的升華。
蟬花,別名蟲花、冠蟬,因其來源是山蟬,所以蟬花又叫金蟬花。其性味咸、甘、寒,歸肝、心經。功能主要是疏散風熱、透疹、息風止痙、明目退翳。用于外感風熱、發熱頭昏、咽痛;麻疹初期,疹出不暢;小兒驚風,夜啼;目赤腫痛,翳膜遮睛。
(作者系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藥劑科中藥師)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