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焦點快看:機器人大顯身手,北京冬奧演繹科技浪漫

發布時間:2022-08-24 17:53:50 來源:科普時報 責任編輯:caobo

科普時報實習記者 張英賢

身著“紅衣”,引得參會嘉賓駐足的國產二代雪車、外表并不起眼卻曾大放異彩的開閉幕式地面現實系統儀器、典雅優美的國家跳臺滑雪中心“雪如意”模型……8月20日,記者走進全國科技活動周主場活動暨北京科技周科技冬奧展區,領略科技給北京冬奧會帶來的別樣風采。


(相關資料圖)

水火交融演繹科技浪漫

漫步科技活動周科技冬奧展區,兩個裝有火炬的機器人吸引了一些參會嘉賓的注意力。

“這是什么機器人?我看它們都舉著奧運火炬,它們是火炬傳遞手嗎?”一位年輕的女士問道。“這兩個機器人一大一小,都是干什么用的?”另外一個同伴詢問。

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孫宏林介紹著:“它們的確是火炬手,而且還是在水下傳遞的火炬手。在今年北京冬奧會期間,這兩個機器人曾大顯身手?!?/p>

跟隨孫宏林的講解,記者了解到,冰壺造型的機器人為水陸兩棲機器人,線條流暢猶如大魚造型的為水下變結構機器人。

據悉,火炬手將奧運圣火傳遞給水陸兩棲機器人后,水陸兩棲機器人手持燃燒火炬,沿冰壺賽道旋轉滑入冰洞口,水下變結構機器人向其靠攏,兩個機器人手持火炬在水下精準對接點火,水下變結構機器人手持點燃火炬從冰洞口出水,將奧運圣火傳遞給下一棒火炬手。

“為什么火可以在水中燃燒?”“為什么叫變結構機器人?”圍觀的嘉賓提出了更多的問題。孫宏林耐心地解釋:“不同于其他手持火炬,水陸兩棲機器人手握的是國際上首支無煙燃燒的綠色清潔水空跨介質火炬,以此為基礎,才能實現水下對接點火。”

讓嘉賓贊嘆的是,水下變結構機器人還具有“變身”功能。據孫宏林介紹,想要快速航行時,水下變結構機器人就把機械臂與火炬藏在身體里,外形呈現為優美的流線型;想要傳遞火炬時,該機器人就利用升降機構實現載體上下分離,再切換到穩定作業模式,伸出握著火炬的七功能靈巧機械臂。

長胳膊精準修復跳臺曲面

在此次展會上,空中技巧滑雪跳臺自動修整機器人也來了,還帶來了它那靈活的手臂。

“這手臂能轉嗎?”一位小朋友停下來問道。

“你看到紅色的部分了嗎?這就是機械臂的關節,轉起來非常靈活。”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實習生梅諾摸著自動修整機器人器械臂介紹,“它還有視覺功能。黑色的部分安裝了攝影頭,就是它的眼睛。”

一位家長摸著器械臂的刀頭研究了起來。梅諾介紹,通過“手眼”聯動,空中技巧滑雪跳臺自動修整機器人刀頭可以在跳臺曲面上對冰雪實行扇面形修復。

為了讓記者更為清楚地了解空中技巧滑雪跳臺自動修整機器人的工作狀態,梅諾播放了一段視頻。視頻中,安裝著三角形狀輪胎的自動修整機器人舉起長長的手臂,在曲面的滑雪跳臺輕輕滑過,一陣雪霧散去后,雪面被修復平整。

據悉,滑雪跳臺作為空中技巧項目訓練比賽場地的核心設施,在運動員空中技能訓練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滑雪跳臺修整主要依賴人工修復,由于跳臺空間跨度大、跳臺曲面曲率非線性的影響,人工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滑雪跳臺曲面的高精度自動化修整,不僅可以突破專業人工修整的限制,還有助于分析運動員的技術動作與跳臺的定量關系。”梅諾介紹,該款機器人能在線測量,可滿足跳臺修整控制和跳臺在線測量需要,團隊還專門開發了修整軌跡動態規劃和實時控制算法,實現了滿足跳臺修整精度要求的修整軌跡控制。

“原來北京冬奧會里藏著這么多高科技。來到北京科技周帶著孩子轉一轉,我們一家人學習了很多有關北京冬奧會的科技知識,收獲滿滿,這趟來得值!”一位家長告訴記者。

標簽: 中國科學院 自動化研究所 奧運圣火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