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耳叔叔:
您好!
開學了,我們班主任“王嬤嬤”要求所有同學向她開放微信朋友圈,還說會定期查看我們有沒有把她屏蔽,搞得大家都不敢發朋友圈了。我前幾天悄悄地把她屏蔽了,她就一個電話打過來,很含蓄地問我這段時間在干啥,怎么朋友圈看不到我的動態了呢?問我是不是不小心關閉了朋友圈向她開放的功能。我真是哭笑不得,我馬上都高三了,老師竟然這樣盯著我!我想對她說:“給我一點屬于自己的空間好不好?我也想在朋友圈曬曬屬于自己的生活狀態,偶爾放松一下,跟好朋友互動一下,轉發一下美文,這樣也不行嗎?”可我不敢這樣做,一來怕得罪老師,二來也覺得老師是在關心我,但我真的不想連在朋友圈發個動態的自由都被剝奪了!老師,我該怎么辦呢?
(資料圖片)
天陽(化名)
=======================================================
天陽同學:
你好!
感謝你的信任,你把班主任稱呼為“王嬤嬤”,讓我想起了曾經的熱播古裝劇里那位容嬤嬤。曾經,我覺得這個容嬤嬤實在太壞了,但現在細想一下,換個角度來看這個容嬤嬤,感覺又有一些不一樣。作為仆人,她很忠誠,認真地執行著主子的決策,心思縝密地維護著主子的利益。你和同學們把班主任老師稱作“王嬤嬤”,是覺得班主任老師和這個容嬤嬤一樣,喜歡多管閑事,因此面目可憎嗎?
你不妨跟老師一起,給你們眼中煩人的“王嬤嬤”畫一張像吧!她是一位焦慮的“王嬤嬤”,擔任著高三年級的班主任,背負著學生高三學習的焦慮和高考的焦慮;她是一位有教養的“王嬤嬤”,她會含蓄地表達自己的意圖,不去戳穿學生們屏蔽她的行為,也沒有單方面切斷彼此溝通的渠道;她是一位有責任心的“王嬤嬤”,她的行為更多的是忠于職業的一種使然,她焦慮的情緒里飽含著愛和控制兩個變量,但愛的方式是控制,或許她是想看看你每天花在學習上的時間有多少,生活里是否有干擾到你學習生活的事情;她是一位有愛心的“王嬤嬤”,愛得太深,以致催生出了保姆的行為,生怕在高三最后一年你們有啥閃失。她希望看到同學們扔掉手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最后人人都能考入理想的大學。這是老師心目中現在這位“王嬤嬤”的畫像,或許等你們高三畢業后,她的畫像又會發生變化。
畫完“王嬤嬤”的畫像,再談談我們自己,你是否覺察到自己進入高三后,在情緒上和高一時候相比,也有了一些變化呢?會不會對高三的學習有了一絲恐慌甚至感到有點無助、無措呢?你有沒有想過,這些信號的背后隱藏著哪些情緒呢?我們不妨列一個清單,把這些讓我們感到不舒服的情緒都暴露出來,你會發現,自己的焦慮情緒也會跟著一起減弱。在此基礎上,你再對每一項讓你感到焦慮的事情拿出一個應對方案,找你的“王嬤嬤”一起協商,我想她會非常開心地跟你一起制定方案、解決困難,因為她知道她關心的學生要開始行動了。
你信中提到希望自己有曬曬微信朋友圈、轉發美文的自由,希望得到更多好友的關注和回應。我很能理解你的想法,因為這也是一種放松、釋壓的方式。老師建議你安排一個時間,跟你的“王嬤嬤”電話溝通或者當面認真交流一下。當然,朋友圈選擇對誰開放還是遵循你自己內心的意愿,但信任是相互的,一旦信任的橋梁建立起來,你也就不在乎你的朋友圈是否向老師開放了。或許,若干年后,你會非常懷念在你的高中時代,有這樣一位“王嬤嬤”與你相伴。
加油吧!孩子!人生不可重來,此時不搏更待何時?
大耳叔叔
=======================================================
案例反思
高考是關系人生轉折的大考,期間焦慮的不僅是家長和老師,還有學生。如果父母和老師表達不慎,容易讓孩子加深焦慮。而父母和老師在焦慮的情境下容易對身份產生模糊,常常以“為了你好”作為擋箭牌,對孩子進行深度地價值干預,引起同樣處在焦慮中的孩子的不滿甚至反抗。
最好的處理方式是覺察到雙方焦慮行為的背后,其深層的動機和需求是什么,加強彼此理解,避免誤會加深。孩子上了高三這趟高速列車,不需要一直加速,偶爾放慢一下前進的速度,在車上打一個盹,進行自我內化調整,中途適當進入服務區,放松一下,才能給自己一個加速沖刺和升華的機會。
(作者系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心理高級教師、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心理治療師)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